本文目录一览: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诫子书》是 三 国 时 期 政 治 家 诸 葛 亮 临终前写给他儿子 诸 葛 瞻 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 诸 葛 亮 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16年,本 文 入 选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新 版 语 文 教 材 七 年 级 上 册 16课。
【作品原文】
诫子书⑴
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非澹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⑺,非学无以广才⑻,非志无以成学⑼。慆慢则不能励精⑽,险躁则不能冶性⑾。年与时驰⑿,意与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穷庐⒃,将复何及⒄!
【翻 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盯大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词 句 注 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凯滑竖“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 慢:过 度 的 享 乐,懈 怠。淫:过 度。
【赏析】
诫子书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让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 葛 亮 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作 者 简 介】
诸 葛 亮(181—234),三 国 时期 政 治 家、军 事 家。字 孔 明,琅 邪 阳 都(今 山 东 沂 南)人。早年 避 乱 于 荆 州,隐 居 陇 亩,时称“卧 龙”。刘 备 三 顾 茅 庐,他 提出 联合 孙 权 抗击 曹 操 统一 全国 的 建议。此后成为 刘 备 的主要 谋 士。刘 备 称 帝 后,任为 丞 相。刘 禅 继位,被封为 武 乡 候,领 益 州 牧,主持 朝 政。后 期 志 在 北 伐,频 年 出 征,与 曹 魏 交 战,最后 因 病 卒 于 五 丈 原。有《诸 葛 亮 集》。
诫子书的意思是什么
《诫子书》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芹掘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嫌含核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扩展资料: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老伍静中研究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王安石的《诫子书》全文是什么
诫 子 书
(王修)
【原文】
自汝行之后,恨哗锋恨不乐,何哉?我实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
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读书,并学作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带芦扒妻子者,欲令见举动之宜,效高人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蠢昌,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
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
【译文】
自从你走了以后,我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因为我确实老了,所依靠的就是你们了,但都不在跟前,使我很不安。
人生在世,很容易过去。所以时间非常宝贵。大禹不爱直径一尺的玉璧而爱很短的光阴,是因为时间一过就不会回来,如同年纪大了不能变为少年一样。盼望你早有作为,不光是要读好书,并且要学做人。你如今离乡背井,跋山涉水,离别弟弟,抛妻离子,是想看到你会做人行事,学习高士的远大节操,听到一就能得到三,立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时时不可不慎重啊!善与不善的关键,就在这里了。你的行为举止,对于别人,总要宽容为好。说话要经过思考才出口,行事要经过周密考查才能做,说话做事都要合情合理,违背这些就会失败。
父亲想使儿子成材、向善,除了不能牺牲自己生命以外,其余都在所不惜。
羊祜《诫子书》翻译及原文
羊祜《诫子书》翻译及原文如下:
一、家训宝典之三十二:羊祜《诫子书》原文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回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谘度弘伟,恐汝兄弟未能致也;奇异饥凳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人刑论,岂复惜汝,耻及祖考。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讽诵之。
二、译文
我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导。能写字的年龄,我就开始学习那些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文籍。到了九岁,他便教我学《诗经》《尚书》,但是还没有得到家乡人的称誉,还没有特别的才能。今天我所得到的官职地位,可说是皇帝误把恩惠赐给我罢了,并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得到的。
我远不如我的父亲,你们又不如我。见解高深,志向远大,恐怕你们槐租兄弟没有这个能力;才能烂明旅非凡,智慧通达,看来你们也没有这样的天分。道德的首要是恭敬,行事的基础是谨慎。希望你们言语忠信,行为笃敬。
不要随便许给别人财物,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不要偏听诋毁或浮夸的一面之词。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但不要再去宣扬,三思之后再决定如何去做。如果言行不讲信用,势必身受很多指责唾骂,甚至落得以刑罚论处,自取灭亡。
我难道只是在为你们怜悯痛惜吗?我是怕你们有辱先祖。好好想想你们父亲的话,听从你们父亲的教诲,每个人都要认真温习和背诵它。
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是什么?
《诫子书》全文翻译如下: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举晌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失。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漏答首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原文: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人物背景: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瞻早年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返数景耀四年(261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诸葛瞻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蜀,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派链
这尘配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扩展资料: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卖瞎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诫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