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学校如何进行学生关爱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工作?
可以经常看一些关于党史的视频,或者是听一些关于党史的新闻。并且也可以经常多看一些关于党史的内容,还可以经常听一些关于党史的报道,在平时生活中也要懂的如何爱国,并且也可以经常制作一些关于党史的PPT或者是黑板报。我觉得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党史学习的教育工作。
进行学生关爱和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和家庭要怎么共同进行?
学校可通过组织开展“迎建党100周年,以党史故事走进家庭”院坝会和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鼓励师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活动期间,党员代表、教师、学生和家长坐在一起,聆听老师讲述党的历史,了解革命英雄的故事。通过学习少先队礼仪和唱少先队歌曲,引导学生和家长学习革命精神,坚持原始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家庭和国家感情。
第一,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融合。学校以“学习党史、感受党情、追随党”为主题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学校还建立了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横向联动机制”,全面覆盖了家长和学生的联动,定期跟进访问,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党史的情况。
第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学校党支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群,增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功能,对家长进行网络培训,让家长了解如何实施家庭史教育。有老党员和士兵的家庭被要求告诉他们的孩子更多关于他们入党和参军的经历,以感染学生。父母也应该通过讲更多的红色故事来教育他们的孩子。
第三,优化家庭教育生态。鼓励家长多开展亲子互动教育活动,营造和谐家庭、良好家庭风气、良好家庭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全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家庭与学校联合教育,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党和祖国的伟大,也让学生认识到,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报效党和国家。
学校要把学习党史与总结经验、观察实际、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果。学校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学习历史理性、增加信任、崇尚道德、践行历史,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学党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一、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每一名国人都能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信念与信仰无比坚定,在引领发展中切勿迷失方向。
二、意义:以史鉴今,立党治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
这是党的中央全会决议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学习党的历史”。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对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建设学习型政党,吸取历史智慧,提高执政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高校组织大学生学习党史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开放了《形式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等课程,这些都是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基础课程,更是党史教育成为系统教育的重要证明。
二、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
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队伍中的先进青年,应该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党员定期向组织提高思想汇报,并加大宣传力度,其他学生宣传我党的历史进程。
三、党团组织开展活动方法
在各个高校中,院系都有党支部、党总支等,这些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有效的党史组织活动,通过党史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性与热情,让当代大学生对我党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学党史主题教育活动有哪些?
1、是“图话百年”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图说百年”小视频、“话说当年”文章和“百年先锋”人物故事等内容开展党史学习,引导学生汲取思想养分,播种理想信念种子。
2、是“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阅读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活动内容和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是“童心向党”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各类专题教育资源,以班级为单位精心举办好主题班会,大力学习宣传“3个100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4、是“寻访红色足迹”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瞻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旧址等革命场馆,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5、是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反映党史优秀人物、时代楷模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的优秀影片,激励学生学习英雄模范,汲取前行力量。
6、是“开学第一课”节目。节目于秋季开学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要求各地在收看节目的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开学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