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俞伯牙的资料
- 2、俞伯牙是谁?
- 3、俞伯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 4、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 5、俞伯牙的资料?
俞伯牙的资料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空厅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扰隐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斗李隐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俞伯牙是谁?
音乐才子俞瑞,字伯牙,为晋国贵族,官至上大夫。俞伯牙这个名字为明代冯梦龙小说中杜撰的名字,实际上伯牙姓伯,就和历史上的伯乐一个姓。伯牙从小喜欢音乐,师从著名音乐家成连,他的音乐天赋很高,师傅悉心培养他,让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伯牙很快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琴声优美动听,受到许许多多人的赞誉,很快极富盛名。
然而音乐才子伯牙并不在意这些人的赞美,也不在乎名气,他需要的是一个能真正懂得他琴声的人,因此,他也一直寻觅自己的知音。终于在那一年八月十五的晚上,伯牙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知己钟子期!
一曲未终,琴弦却突然崩断了一根,伯牙从未遇到此事,很是吃惊。伯牙明白琴遇知音才会断弦,难道此处有知音吗?伯牙停手四处张望携大,看到不远处的岸边果然有一人伫立,顺着月光仔细看去,只见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举止不俗,却一身樵夫装扮。那人见伯牙看着他,就微笑着说: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路过此地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美妙,不由辩培竖得站在这听听。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不见钟子期的身影。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中信的琴声。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道出了千年来友情的最高境界,那就是知音,彼此相互理解与欣赏,成为最懂对方的人。这样的友情堪称中国历史中交友的最高典范,也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传颂千年、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俞伯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人物。液坦
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俞伯牙苦在没有知音能够懂自己的音乐,俞伯牙为此闷闷不乐,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心中难眠无奈苦恼。一天夜间,俞伯牙又在弹琴,发现一名樵夫站在岸边倾听,而后樵夫能听懂俞伯牙的全部音乐,樵夫的名字就是钟子期。
人物记载:
在古籍中,最早见于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故事。伯牙本姓伯,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液梁人氏。由于《警世通言》影响巨大,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遂以讹传讹了。
久居汉阳,瑞、俞二字读音难闹埋运辨,乡人口音重,读时音调还会尖声上扬,很有特点,所以作为苏州人的冯梦龙当时会听走音。《列子》与《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碰并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
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
扩展资料
原文: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奏时意在高山,钟子期说:“樱吵斗弹得太好了!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弹得真好!
琴声就像水势浩荡的江河。”不论伯牙(弹奏时)想什么,钟子期总是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脊磨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俞伯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子期
俞伯牙的资料?
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逗族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最早见于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州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故事。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册指卜。”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于《警世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