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蒲柳人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蒲柳人家》原文: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那一年是1936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哪伏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妆,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
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
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蒲柳人家》以 “九一八”事变后、芦沟桥事变前,殷汝耕在冀东建立汉奸政权,抗日活动方兴未艾这一段历史为背景。《蒲柳人家》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李橘携说奖。
赏析:
《蒲柳人家》具有鲜明的牧歌情调和喜剧色彩。这主要的是由于作家把传奇小说的因素带入乡土小说,并自觉表现时代精神给乡村生活的巨大影响。小说叙述的故事,以及柳罐斗、一丈青等人物,都具有很大程度的传奇性。
《蒲柳人家》的结构也非常巧妙。故事从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下那个中午开始。何大学问、柳罐斗、望日莲等许多人生动有趣的往事被伍旅用穿插的方式回述出来。
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兜肚、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构成了刘绍棠作品独特的魅力。
作品影响:
《蒲柳人家》获1977 —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并被选进中学教材。
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 ,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主要作品有《邰宝林变了》、《运河的桨声》、《鸡鸣风雨女萝江》、《山楂村的歌声》等。
蒲柳人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蒲柳人家》是当今文坛颇具特色的乡土小说。它用散文化的笔法,把几户普通人家的故事展示在读者面前,把京东北运河沿岸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浓彩重墨地渲染了出来。
《蒲柳人家》主要内容
故事写的是一个叫做何满子的六岁男孩,这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可爱男孩的独特视角为全文带来了乐观活泼的喜剧色彩。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完全是古典小说的笔法: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起外号、类型化、漫画化,等等,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你看,奶奶一丈青大娘大个儿大脚,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渔、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性格豪爽,心直口快,爱憎分明,侠肝义胆,粗中有细,柔中有刚。
爷爷何大学问也是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但是在奶奶的雄霸一方的巾帼豪气的衬托下,爷爷的活动舞台不得已转移到了“外边”。他是个赶马跑生意的能人。他的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特征,我们不难从古典侠义小说、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等文学样式找到它的“族谱”。
《蒲柳人家》读后感
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睁梁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稿伍德立碑。
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键早或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构成了刘绍棠作品独特的魅力。
九年级上册课文蒲柳人家整篇文章
《蒲柳人家》原文: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那一年是1936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哪伏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妆,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
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
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蒲柳人家》以 “九一八”事变后、芦沟桥事变前,殷汝耕在冀东建立汉奸政权,抗日活动方兴未艾这一段历史为背景。《蒲柳人家》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李橘携说奖。
赏析:
《蒲柳人家》具有鲜明的牧歌情调和喜剧色彩。这主要的是由于作家把传奇小说的因素带入乡土小说,并自觉表现时代精神给乡村生活的巨大影响。小说叙述的故事,以及柳罐斗、一丈青等人物,都具有很大程度的传奇性。
《蒲柳人家》的结构也非常巧妙。故事从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下那个中午开始。何大学问、柳罐斗、望日莲等许多人生动有趣的往事被伍旅用穿插的方式回述出来。
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兜肚、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构成了刘绍棠作品独特的魅力。
作品影响:
《蒲柳人家》获1977 —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并被选进中学教材。
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 ,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主要作品有《邰宝林变了》、《运河的桨声》、《鸡鸣风雨女萝江》、《山楂村的歌声》等。
蒲柳人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蒲柳人家的主要内容是:
《蒲柳人家》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北农村的深入开展,生动地描述了一批中国农民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运河滩这块有着光雀缺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英勇斗争的事迹。
艺术特色:
《蒲柳人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粗犷豪勇的传奇英雄人物,这既是传奇英雄传,又是新的儿女英雄传。在作品中,作者着高乱力塑造了两个富有浓郁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在卖力气走江湖人们中叫得山响的“何大学问”。
另一个是庄严英武、深沉大度、村子里“头一条汉子”的船夫柳罐斗。“何大学问”,在这个人物独特的性格中深抹戚岁档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厚重的乡土气息。
柳罐斗,这是作者倾注满腔热情歌额的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他品格高尚,心地纯良,情深义重,庄重刚毅,并在命运的浮沉中多少感染了些革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