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航天日:人类征服太空的壮举
每年的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纪念人类第一次征服太空的壮举。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发射升空,并按预定时间进入空间轨道,在太空围绕地球一周飞行108分钟后返回地面,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服太空的壮举。
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为每年的4月12日,这是联合国大会2011年4月7日作出的决议,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同时重申空间科学和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加国家和人民福祉,并确保其实现以和平为目的的维护外层空间的愿望方面所作重要贡献。
节日来历
hr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首次登上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绕地球飞行一周后返回地面。
加加林的壮举实现了自古以来人类飞天的梦想,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使人类能够从一个新视角对宇宙及其生活的星球有了更好的了解。联合国大会于2011年4月7日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4月12日定“世界航天日”。
世界航天日——盘点近年中国航天成就
hr 塌升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成就。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回收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遨游太空6年多的天宫一号,在中国航天人预测的时间范围内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归隐中心点位于西经163.1度、南纬14.6度的南太平洋。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发射升空,此后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3艘飞船6次交会对接,成为中国首个“太空之家”。它的设计寿命原本只有两年,但却凭借出色表现,超期服役了两年半,超寿命工作了1000多天。
“悟空”探测卫星“火眼金睛”找到暗物质
2017年11月2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腾空700多天后团亏老,暗物质卫星团队宣布:“悟空”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并首次直接测量到了该能谱在1TeV(1万亿电子伏特)处的拐折。这一疑似暗物质的踪迹,是近年来科学家离暗物质最近的一次重大发现,将打开人类观测宇宙的一扇新窗口。
北斗三号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升空
2017年0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太空“牵手”
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模拟画面(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空乱中心大屏幕)。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形成组合体并稳定运行,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突破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
“中国天眼”捕捉宇宙“脉冲”
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竣工落成。
FAST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FAST建成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进入试运行、调试阶段。一年来,FAST不知疲倦地扫描巡天,敏锐地捕捉各类信号,取得振奋人心的发现。2017年10月10日,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升空
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是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将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完成19项科学实验,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
hr width="2007"
世界航天日起源
世界航天日起源于人类首次登上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发射升空,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61年前首次登上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绕地物橡球飞行一周后返回地面。加加林的壮举实现了自古以来人类飞天的梦想,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使人类能够从一个新视角对宇宙及其生活的星球有了更好的了解。
2011年4月7日,胡毁在纪念人类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之际,第6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认4月12日为国际载人航天日。决议指出,每裤蚂备年庆祝这一节日不仅为了纪念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还为了重申空间科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增加国家和人民福祉以及确保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愿望。
纪念日背景: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展开了空前的太空竞赛。1957年,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正式拉开了太空竞赛的序幕。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外层空间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外层空间是除陆地、海洋、天空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四大领域。
1959年,联合国成立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制定有关太空活动的法律框架,同时还致力于加强国际空间技术的研究,并促进国际合作。
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首次进入太空的人类。1966年,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各国通过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即《外层空间条约》。1969年,伴随美国阿波罗11号完成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太空竞赛达到顶峰。
随着冷战降温,航天科技因高成本和高精密使各国走上合作发展之路,竞赛的概念逐渐成为历史。1993年,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以及作为欧洲航天局成员国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共16个国家决定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1998年正式建站,2010年转入全面使用至今。
中国航天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中国航天日是每年的4月24日。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事件。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咐搭纳。
中国政府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确定为“中国航天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航衡没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心。
“中国航天日”将成为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成为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重要窗口。
中国航天日意义
第一,把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意义。
第二,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我们把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
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第三,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我枝衡们自己。所以我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
第四,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大工程,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国际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为人类增进福祉,需要我们各国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