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怎么看待道德绑架
- 2、怎样看待道德绑架
- 3、如何看待道德绑架行为?
怎么看待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等等。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信雹杀人的功能。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应该说具有西方现代文化理念的人,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确会经常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然而,这滑燃帆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如果你适应了,还会去依靠它。而具体到某一段模事件,比如范美忠事件,又不能说公众对他或对教师群体进行了道德绑架。在任何时候,教师保护学生的利益,都属于公众正常的期待,也属于相关法规的正常要求。
怎样看待道德绑架
在我看来,缓档道德绑架是一种过度要求周围的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一种过度的行为。当今社会需要我们讲求道德通事业,大家也希望周围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但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周围自己亲戚朋友的利益,过分的要求他人讲求道德是一种很过分的行顷慧为。凡事都是有度的。超过了这个度可能就会发生一种质的变化。讲求道德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人在没有触及到扰乎乱自己或者是公共利益的同时,强制要求他人道德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何看待道德绑架行为?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袭局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道德绑架伤害了普通人的善良之心,有时更伤害自己最亲密的人,也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
比如有很多人以弱势群体自居,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大家的谦让和尊重,并且在别人没有帮助的时候恶语相向。举手之劳是谦辞,并不是用来指责盯喊善者的说辞,由此引发了“扶不扶”“帮不帮”这样的问题占据社会舆论。
扩展资料: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称之为“道德绑架”的人,等于连这样拍则让的道德底线和道德义务都要取消。
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