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教出神话的“神奇” ——以统编本二下《羿射九日》一课教学为例
摘要 :本文认为小学神话类文本氏咐的教学重在教出神话的“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的神性思维。具体到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导入中启发神奇、故事中寻找神奇、评析中领悟神奇、拓展中丰富神奇、口述中创作神奇等五个方面进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评价神话中的“神”的品质,这样才会使“神”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不与神话人物的神性相分离。
关键词 :神话神奇神性思维
对于神话的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小学神话类文本的教学重在教出神话的“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的神性思维。本文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教出神话的“神奇”。
一、在导入中启发神奇
出示“羿射九日”图片,边介绍图片内容边引导学生猜神话名称,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产生好奇,激发学生学习神话的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来说,笔者是这样来启发学生的: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这幅图,画的是什么神话故事。待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想法后,老师做补充说明:这是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图面上,一棵大树曲身向上,叉枝上有四只乌鸦,树下一人折身拉弓欲射。其中,这棵树叫扶桑,这里的乌鸦象征着太阳,这个人叫羿,所以这幅图画的是,我们一起说,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羿射九日。
我们再败核纯来看这幅图,你会发现有几个地方很神奇,如羿要拿箭射太阳,神奇;乌鸦象征太阳,神奇。其实,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神话故事,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很神奇?
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而且安排了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神性思维。
二、在故事中寻找神奇
神话故事里面往往有神奇的景象、神奇的情节、神奇的本领、神奇的武器等,于是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寻找“神奇”。通过师生交流互动,本文有这样几处神奇的地方,如下:
1.天上竟然有十个太阳。多么神奇的景象!
2.羿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才来到东海边。多么神奇的情节!
3.羿竟然能把太阳射下来,而且箭无虚发,连射九个太阳,吓得最后一个太阳察咐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多么神奇的本领!
4.羿用的弓和箭竟然能把太阳射下来。多么神奇的武器!
5.大地重新出现了勃勃生机。多么神奇的结果!
寻找“神奇”结束后,顺势提出一个问题: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讲述,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的训练与提升密切相关。同时,也在不动声色中渗透神话的叙事结构,为下面的拓展阅读环节总结神话的一般叙事规律做铺垫。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寻找“神奇”并非单指学生找,而是师生一起寻找。师生边寻找边欣赏边总结“神奇”之处,陪着学生一起朗读,一起想象,一起讲述,一起憧憬。此过程中,可穿插朗读训练、语言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活动。通过这样的寻找活动,使学生对神话的“神奇”有真切的体会和感受,为接下来评价羿的人物形象作好了充分地准备。
三、在评析中领悟神奇
神话的“神奇”离不开“神”的形象塑造。其实,在寻找“神奇”的过程中,学生能从中初步地感受到羿的勇敢、善良、英武等优秀品质,但对其为民除害、救民于水火的责任与担当等核心品质则体会不深。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羿的核心品质,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是找准故事的“神奇”与语言的张力契合处,通过想象朗读,品析语言,感受羿的核心品质。 如课文第4段: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山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此段的中心句是首句,关键词是“决心”。文中为了体现羿助人们脱离苦海的“决心”之大,连用两次神奇的数字“九十九”,一个是“九十九座高山”,一个是“九十九条河流”,写出了羿不怕艰难险阻,也要救人民于水火的责任与担当品质。还有文中一系列动词的运用,诸如“翻、蹚、登、搭、拉”,也需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这里可重读,可做动作,使学生体会羿射箭技艺之高超、为民除害决心之大,从而领悟羿的责任与担当等核心品质。
二是分析神话中的对立面太阳的形象,以此反衬羿的优秀品质。 如课文第2段: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有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十个太阳像十个火球,炙烤着大地。
本段写出太阳的顽皮、无情、自私与不守规矩。正是由于太阳的所做作为,才有了下文羿射九日的行为。再如课文第3段: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连用四个“被”字,写出了太阳给人类危害,也写出了人们的无奈。此处,可以结合直观形象地图片来体会太阳给人类的带来的危害,以此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反面形象的憎恶之情。同时,羿的正义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引导学生体会羿的核心品质时,我们需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不能生硬地给羿贴上道德的标签。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评价神话中的“神”的品质,这样才会使这些精神品质不与神话人物的神性相分离。
四、在拓展中丰富神奇
在教完这一篇的基础上,笔者将我们中华民族中的神话文本进行集中呈现,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文本的“神奇”之处。
在这一环节除了丰富学生对神话的“神奇”认识之外,还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总结神话的叙事结构,即出现灾难——英雄问世——降服灾难——铭记英雄。这样做一方面照应了“在故事中寻找神奇”的环节,另一方面为下面的创作神话奠定结构上的基础。
五、在口述中创造神奇
学生在阅读“1+N”个神话故事的过程中,时而沉浸在神话的神奇里,时而流露出对神话人物的无限向往中,时而表现出对神话相同叙事结构的认同,此时何不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呢?趁学生在兴奋之余,教师布置如下口述任务:
假如你就是未来的一个英雄之神,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怎样的本领?拥有什么的武器?那时人世间将会遭遇怎样的灾难(起因)?你是怎样勇敢进行战斗的(经过)?世界最后成为什么样子(结果)?
通过这样的口述练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内心世界的英雄情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神话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神话中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的神性思维。
总之,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神话并不只属于远古时期的,它也属于未来的。神话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其作为一种思维形态,将永远保持着神秘性的内核。而这种神秘性的内核,也必将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羿射九日》
【 篇一 】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读13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想象,讲故事等。
态度情感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
查阅资料:查找关于《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认读13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还记得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吗?(指名讲故事)
2.师: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神奇的故事。
板书课题:《羿射九日》
过渡语: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到底有多神奇?
二、初读感知。
提示:请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三、学习字词,正确读课文,自己读懂课文,体会神话的美丽。
1.提示:看看谁来考你了?
出示生字:
先指名读后齐读
2.引导:请你再读课文,找出你不懂的词语,集体讨论。
3.引导: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激发兴趣: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激情读:真的吗?那就读出来吧!
四、讲故事。
1.这么棒的故事,如果只有自己知道多可惜呀,你打算怎么讲给别人听呢?
2.讲给同学听一听。
五、作业。
自己搜集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庭。
【 篇二 】
教学目标:认读8个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体会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团碰容。
教学难点:能够讲述《羿射九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自学认读字——读课文——读词语
2、带着课后习题孙如自学课文,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三、全班交流。
四、朗读指导。
1、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塌凯谈
2、指导学生读书。
五、作业:讲一个你知道的古代故事。
小学神话故事怎么教
神话故事是古人用想象或幻想来天真地解释宇宙的生成、人类的产生以及自然天体的形成等自然现象的传说性故事。由于受远古人类科学认知的限制,其表达特点大多借助生动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乃至天马行空的想象,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猜想和善良愿望。基于此,教师应该针对神话这种文体独有的话语体式与结构方式去定位文本、走进文本,以文本特有的路径寻找神话阅读教学的基点,达到发展语文能力、培育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聚焦神话情节,培养学生讲述能力
神话类的文章往往因为其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受学生喜爱。作为故事,笔者觉得让学生记住故事并学会讲述故事,比什埋模么都重要。因为讲述故事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最好路径。怎样让学生讲好故事?
第一,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练就概括能力。选入小学教材的神话故事一般情节比较简单,层次比较清晰,学生读两三遍基本都能读懂,但要达到离开书本讲好故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让学生讲述故事之前,理所当然地要引导学生梳理、掌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能力。这不仅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的标志,还能为学生讲好故事搭好支架。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笔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认真读懂每个自然段,尝试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或自己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不少学生用书上的几个词语分别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如:女娲难过、熄灭天火、寻找五彩石、冶炼五彩石;也有不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如:天地塌陷,人间遇难;熄灭天火,救出人们;艰难寻找,找齐石头;冶炼石头,补好窟窿。无论是哪种概括方法,都达到了对文本理解与词语积累的双重目的。
晌液正 第二,引导学生品味宴悔神奇语言,练就记忆能力。神话文体特点的核心词是“神奇”,本质在于非凡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天地起源的一种好奇与探求,来自人们对英雄创世的崇拜。因此,教师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