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给小朋友讲什么是小康PPT的词条

ppt做多久 2024-12-1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从贫穷落后迈向现代化的一个过渡时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地位。那么什么是小康社会呢?

1、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2、 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建设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战略之一。

4、 邓小平在规划中国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了小康社会概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1984年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什么是小康社会的全部内容了。

总体小康的标准

总体小康的标准

第一是小康内涵的界定。小康涵义类似于国际上通用的生活质量的涵义,一般包含三层意思,即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生活环境状况,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主要内容是社会秩序与安全感、社会道德风尚等状况;第二是确定小康标准临界值和指标权重。第三是计算小康进程,国家统计局采用了区间距离实现程度的方法测算。

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量75克;(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国际的小康标准

在国际上,小康实际是现代化的概念,它主要按照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什么是小康标准?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从198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从此,“小康”,一词了国人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那么,什么是中国的小康水平呢,什么是小康标准呢?

概括地说。小康是指人们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之后。“无饥无寒”的生活状况,是富裕生活的基础和起点。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水平出发,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的小康标准进行了科学地制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1)1990年价格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为2500元(按 1980年价格和汇率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跨过900美元)。

(2)按1990年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

(3)根据小康阶段的生活要求,结合现实的生活条件,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定为8平方米,住房成套率有显著提高。农村要着力提高住房质量,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

(4)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给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为72克。

(5)城市居民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8平方米,同时提高路面标准和质量;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5%以上。

(6)成人识字率达到90%,超过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80%的现代化标准;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

(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达到 16%。

(8)森林覆盖率达到15.9%。

(9)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85%。

(1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3张.

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我整理了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内容

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社会的含义

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

小康社会的翻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小康社会的含义

20 世纪70 年代末,“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型的时代内容。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并明确说明中国社会 到 20 世纪末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

从此,“小康”“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就成了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在《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中,一共 40 次使用了“小康”概念。1982 年 9 月,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 年 10 月,十三大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其第二步的目标就是进入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1什么是小康

人的生活状态一般分为贫穷、温饱、小康、富裕四种。我们所说的“小康”还不是富裕,不是想象中的“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也不是家家达小康,人人达小康,而是以县为单位达到整体小康水平,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一种生活状态。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2为什么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为那时我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城镇也还有一批人口生活在最低保证线以下。所以,我们要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不能代替”

1.不能以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

2.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小康实际成果;

3.不能以简单指标数代替直观感受。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不能少”

一个县不能少;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乡镇不能少。

6同步小康创建达标评估标准

1.“三个核心指标“达标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1400元;

(2)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200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7000元;

(3)环境质量指数。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城镇污水处理率≥85%、城乡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50%。

2.“三个前置指标“达标

(1)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发生率须小于3%;

(2)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ΔEI。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ΔEI须大于或等于-5;

(3)县级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县级环保部门能力建设达到西部地区三级站标准。

3.以县为单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或超过90%以上。

7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人人参与建小康,建好小康为人人”。因此,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小康建设。

(1)党员带头。全县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刻做好群众的表率,带头发展、带领群众发展带头增收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我们就一定能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示范带动。全县广大致富能手也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持续增收致富的道路。

(3)全民参与。古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只要我们点燃心中的激情,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积极为小康创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就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小康创建目标。比如一要大力发展生产;二要遵纪守法;三要邻里和睦相处;四要讲究环境卫生;五要重视 文化 教育 ;六要保护环境;七要知恩图报;八要积极参与小康创建。

相关 文章 :

1. 2020小康社会定义标准是什么

2. 小康社会是什么

3. 2020小康社会的标准

4.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

5.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内容

小康是指什么的呢?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从198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从此,“小康”,一词了国人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那么,什么是中国的小康水平呢,什么是小康标准呢? 概括地说。小康是指人们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之后。“无饥无寒”的生活状况,是富裕生活的基础和起点。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水平出发,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的小康标准进行了科学地制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1)1990年价格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为2500元(按 1980年价格和汇率计算,人均国民(内)生产总值跨过900美元)。 (2)按1990年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 (3)根据小康阶段的生活要求,结合现实的生活条件,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定为8平方米,住房成套率有显著提高。农村要着力提高住房质量,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 (4)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给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为72克。 (5)城市居民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8平方米,同时提高路面标准和质量;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5%以上。 (6)成人识字率达到90%,超过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80%的现代化标准;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 (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达到 16%。 (8)森林覆盖率达到15.9%。 (9)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85%。 (1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3张. 现在的小康标准是是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全面小康。上世纪末我们实现的小康是一个总体小康,也就是说从80年到2000年,我们的GDP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那个小康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所以又称上世纪末的小康为总体小康,实现GDP翻两番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都很大,所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经济指标是到3千美元,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和谐等内容的要求,跟总体小康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现在我们要实现的是全面小康。

小康的定义是什么?

小康生活或者是小康水平的定义。,是指家庭经济情况可以维持中等中等水平,小康水平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特别标准的答案,通常指某一个社会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稳度日的生活水平,能够解决温饱,而且能够在生活质量上有一定的提升,因此不同的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

所以这个小康生活的定义也要根据不同阶段来判断,或者是来决定。

小康水平是指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的程度,主要标志就是按人口平均的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在数量上得到满足之后,生活是比较舒适和安逸的消费结构也会有明显的改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消费形式多样。,消费质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的素质也相对提高。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首先范围是不一样,第2个标准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