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放我们的心ppt(如何安放我们的心论文)

ppt为什么 2023-10-23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

我曾经认为,是我们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缘分,进入不惑之年,我发现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是缘分决定了我们的选择,因果实际颠倒了。(难道这就是“一切皆有定数”?)

如此看来,这一生的因果,需要等到与世长辞的那一刻才会揭晓全部的脉络。人生就像一场德州扑克,桌面上是我的已知、别人的已知和共同的已知,牌靴里则包含所有的未知。在结局尚未来到时,我们只能活在已知和未知叠加的状态中。活着就像在悬崖边跳舞,虽然步步为营,心却是“悬着”的,因为不知道哪一脚会踏空。直到我们的脚踏空了,心才会“踏实”——原来这就是“众生平等”!在这一瞬间到来之前,所有人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安放这颗悬空的心?千百年来往圣先贤的教诲总结起来,无外乎这三条路线:

一、固定价值观路线

通常的做法是给你树立一个样板,然后用他的价值观取代你的价值观,你为了成为这个人奋斗一辈子。尧舜禹、孔子孟子、关羽诸葛亮都当过样板(也有“君子”、“圣人”这种虚拟样板),近代的就更多了。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很具体容易上手,问题是你和样板所处的时空不同,他们的成功你很难复制,有点“刻舟求剑”的意思。即便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你也无法知道他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这种以远大理想为导向的价值观体系也称之为“理想主义”,成就了很多英雄,也酿造了很多悲剧。

二、“实事求是”路线

这是很多大咖的选择,包括王阳明。

固定的价值观难免导致僵化,如果你以孔子为榜样结果遇到乱世,或者你以关羽为榜样结果遇到昏君,又当如何?

因此采取“实事求是”路线的人他们不预设价值观,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到一场战役,大到国家战略,都是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就需要你具备洞悉客观事纤渣物运动发展规律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思维”。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路线,就是让你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良知”,以至于能够看透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并加以利用。

心外无事,在处理问题时尽量不掺杂个人情感,有时候未免显得冷血。王阳明在面对山贼和叛军时也偶带桥有赶尽杀绝的策略,“良知”的“良”不是道德标准,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观体系也称之为“现实毁行悄主义”,造就

如何安顿自己的心

安顿好自己的心

人类最高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安详。心灵安宁是做人的五大福分之一。

“最难降伏是此心”。《金刚经》里记载,两千年前佛弟子长老须菩提就曾向佛祖求教:“云应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说明“安心”是人类一直苦苦破解的难题。

常人的心常常处于不静、不定、不安之中,这是人生烦恼、痛苦的重要根源。从书报、电视、网络、广告等媒体和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刺激和各色各样的诱惑存在,欲望促使我们的心一直在不停地攀求。别人没有的,我们想拥有;别人拥有的,我们更想有。许多人被各种欲望享受迷障了双眼和心智,生活变成了欲望的海洋,充斥着竞争、斗争、战争的价值观,充满了刺激、享受、纵欲的人生观。

一个欲望的满足往往是另一个欲望的开始。如果欲望的出发点是自私自利的,那么这种欲望会把人引入罪恶的深渊。欲望是人心不安的根源,也是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改变社会需要从改变人心入手,人要得福,也需要从“心”开始,从改变我们的心开始。一切宗教修行的共同本质是安顿好自己的心。

心念、思想转变了,人生就能改变,有道是“心正而邪不侵”。修心修什么?心念要正,心地要善,心要清净。修行修什么?修正错误的言行,长养自己的德行。

一个人把心安顿好了,静得下、安得住了,就能神闲气定,就能不为外物所左右,就能抵得住种种诱惑。就像《岳阳楼记》中写的能“不宏握慧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能“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论境遇好坏、贫富得失、荣辱存亡,都能从容应对,淡定自如,用佛教的话说就能“如如不动”。这是大境界。

“淡中知真味,静中识本然”,淡是静的前提,静是定的基础。浓于酒色财气,醉心功名利禄,心就静不皮激下,定不住。所以,克服“贪嗔痴”的恶习,人心才能清净。

人生总要遭遇好事坏蔽答事,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拿起也许仅需要勇敢、激情,但放下有太多的不甘、不舍、无助和无奈,钱财放不下、美色放不下、权力放不下、名利放不下、别人的脸色放不下、领导的看法放不下、社会上风言风语放不下……有这么多放不下,就有太多的牵挂、顾虑和担忧,人心被困扰,就不得安宁。圣严法师有十二字箴言传世,即“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有首诗写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无闲事,指的是心无挂碍,没有名闻利养给人带来的压力,没有烦事缠身给人带来的苦恼,心境纯净亮堂,淡泊自适,如此度日,人生四季,时时都能圆融自在,安乐满足。

人心清净,人就活得自在快乐。你把自己的心安顿好了吗?

如何安放我们的青春

但是我可以坚定的说:青春是值得用生命中剩余的时光去怀念的岁月! 我们将在何处安放我们的青春?在理想,在生命,在友情,在爱情,在血里,在火里,在风里,在雨里?一万个人会有一万个回答,但你们要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而我要说,我要在错误中安放自己的青春。 不,别让我看见你们的虚弱,别告诉我你们的胆怯,别怕。 青春是一段无所畏惧的岁月,我们是上帝的宠儿,我们有犯了错误被原谅的权利。 年轻时,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笑,也可以毫无芥蒂的哭 年轻时,我们可以目中无人的狂妄,也可以不计后果的搏命。 年轻时,我们可以简单地爱一个人,也可以简单地恨一个人。 年少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以前天大的错误,即使在未来看起来微不足道,即使在历改塌史长河中被泯灭,但当我们付出成长的代价的同时,我们也真正地屹立在了天地间。回望来时路,那些曾经煎熬,迷茫,荒废的时光慢慢淡去,那些极端,冲动,任性的情绪渐渐平息。无可否认,生活会改变我们,而我们也改变了生活,乃至于自己的生命。 如果有一天,当年的豪言壮语我们都忘记了,觉得失去错误,失去理想的日子,也过得格外充实。当“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慷慨变成了“人生能有几回醉”的不羁。在半醉半醒之间还不是依然挥不去,忘不掉,改不了?麻醉自己的不一定是酒精,它不过是一堆碳氢氧。当年的小愤青们正在成长,后来的我们对很多事情失去了兴趣,变得见怪不怪。有一点疲倦了,与其说是荣辱不惊,还不如说是麻木不仁,曾经的悸动恍如隔世。 但是我们会记住那些青春的碎片,那些年少时的轻狂,那些无关痛痒的错误。然后我们会在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溯着时间的流光,回忆起那时所有的所有。 时光告诉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错误是你最好的履历,越多的错误预示着你越多的努力。 痛苦告诉每一个曾幼稚的男孩,错误是你最好的勋章,越多的伤痕预示着你越多的放肆。 回忆告诉每一个会安静的女孩,错误是你最好的追溯,越多的错误预示着你越多的过去。 如果你想要唱歌,就去唱。在大街上,在桥下,在风中,哪儿都是你的舞台。别管别人说你五音不全。 如果你想要画画,就去画。在早晨,在午后,在核源圆灯下,随处都是你的画布。别管别人说你线条混乱。 如果你想要旅行,就出发,不带包,不带钱,不带烦恼,地图是你的脚步。别管别人说你痴心妄想。 我们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希望。 青春是人生的实验课,错也错的很值得裂卖。 我们不能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与风雨同在,更不能否认成功与失败并存。 但是我们敢错,愿错,不怕错。 但是我们敢拼,愿拼,不怕拼。 《老男孩》里有这样几个剪接的镜头,当筷子兄弟在台上唱歌的时候,那些在电视机前看见他们的朋友都流泪了,包括并没有经历他们青春的我们, 他们有的是音乐评委,却很难写出触动心灵的歌曲。 他们有的是大排档大厨,除了油烟还是油烟。 还有的是民工,还有的是下岗工人,还有的是终日责怪丈夫的妻子。都哭了,没有来由的哭了,一段布满错误的青春是值得铭记的。

职场中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安放自己内心?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职场人压力大,疲惫又焦虑,孤独的个体承受着社会的“碾压”,负面情绪一触即发。所以,很多人都在追问,当今职场人应该如何安放,找到自己的内在秩序和节奏感?当大家在情绪崩溃之后,觉得自己很糟糕、

1?一无是处、想一蹶不振的时候,如何修复重建?在讨论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来定义问题。什么是情绪崩溃呢?在我看来,有两种崩溃:一是“鲸吞”式崩溃:也就是遇到重大挫折时遭受的猛然冲击造成的,例如突然被裁员降薪、亲密关系破裂、遭遇健康危机、家人亲友伤病等,这些事情不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破坏性很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能量去恢复;

2、是“蚕食”式崩溃:也就是需要忍受长时间的模糊不确定、日复一日的重复倦怠、长时间加班高压作业,长期处于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状态中,在某一个时点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导致要么彻底逃避、要么彻底爆发。其实,不管是面对哪种崩溃,我们都要有一个信念:坏的事情可以带来不好的情绪,但它没有权力决定你将走向何方。 美国演员威尔.史密消盯斯说过的一句话:“所有人都在挣扎,只不过有些人善于掩饰而已”。

3、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在抵抗不良情绪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但因为每个人复原力的不同,就让我们面对不安和焦虑的情绪不一样了。什么是复原力?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久世浩司在虚竖《复原力》一书中写到:造成情绪奔溃的不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对于失败的不安、对于未知的不安、对于丧失的不安。而复原力就是“面对逆境,困难或成种压力时自我适应的精神力和心理过程。”这并非外部介入给人带来的安全感,或是解除你的焦虑感,它源于自己的内在,差桥大只有内在稳固和谐,外在才能灵活坚韧。我们或许无法阻止突如其来的各种坏事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应对的方式,以此来达到解脱自我、舒缓自我、平衡自我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体验、培养和利用自身的这份内在力量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读后感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我曾经为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那深刻的幽默而倾倒,心灵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而当我读到另一国学大师钱穆的《人生十论》时,我又体验了温故而知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之旅。

这本书所收入的篇章是钱穆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词,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全书共分三辑,即“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结合现实生活,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以严谨的逻辑进行通俗的表达,而不是流云似的“小语”或“断想”。与钱钟书式的揶揄与嘲讽不同,钱穆先生的风格是和风细雨、娓娓而谈。

该书第一辑《人生十论》包括“人生三路向”、“适与神”、“人生目的和自由”、“物与心”、“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如何完成一个我”、“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道与命”。让我们先看看作者在这“十论”中有哪些主要观点吧。

“人生三路向”,即人生追求的三种方向,向外追求物质与权力、向内追求灵魂的安宁、向现实追求当下的幸福。如何将这三种人生观融合起来,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否则,一味追求物欲和享乐就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适与神”的“适”意指人类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而对自然物质所施加的种种工业技术,与此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注重现实利益;而“神”就是宗教精神。大的人生观以大的宇宙观为前提,宇宙与人生密不可分。真、善、美、适、神,既是宇宙的五大范畴,又是人生向往的五大目标。

“人生目的和自由”这篇文章有一个闪光的论点,就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将之称为人文的人生,或文化的人生,以示别于自然的人生,即只以求生为唯一目的之人生。”宗教、哲学、艺术、文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文化人生的目的以及对目的进行选择的自由。

“物与心”的要点是,生命的价值高于物质,心物交融、生命与物质交融就形成了人类的文化。“而一切由物基缺来决定心的那一种唯物史观,以及其仅懂得生产与财富价值的人生理论与历史观,实在是太偏狭,太卑陋浅薄得可怜了。”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为读者指点迷津,认为“人类求真理,必当还就人类本身之有限可知中求之,而同时又必知人类本身所知之永远是有限。而此有限之外,永远有一无限不可知者包络之。”理想的境界是天人合一,有限的小我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因此人生一切搏槐辩真理,就是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如何完成一个我”讲解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道理,认为不论是运水搬柴的平凡人还是科学家、电影明星,只要德性和品格高尚,就可以说是完成了自我,而完成的途径就是“我的事业与行为”。

“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这篇文章主张用儒家的伦理观和生死观来解脱“人我之限”与“生死之限”所带来的苦痛。人不可绝对超脱于人伦之外,而只能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死得其所,生死的界限也就打破了。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以孔子的教诲来为人心指点一安顿处,这就是“道心”、“仁心”,把人心安放在“道”与“仁”里面,而不是安放在宗教与科学之中。

“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认为宗教、科学、法律都不可能求得自由,而只有通过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心性论”和“道德论”才能寻求自明衡由。“一切人类道德只是一个善,一切的善则只是人类的一个性。必得许认了此一理论,人类才许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必得认许了此一理论,人类才可获得自由的道路。”

“道与命”讲解孔子形而上的天道观与天命观,钱穆先生认为“道与命之合一,即天与人之合一也,亦即圣人知命行道天人合一之学之最高之所诣。故孔子虽不自居为教主,而实独得世界人类宗教信仰中之最深的领悟”。

该书第二辑《人生三步骤》将人生分为三个步骤或三个阶段,即一为“生活”(物质文明)、二为“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神)、三为“德性性命”(最高境界)。

该书第三辑《中国人生哲学》分为四讲。第一讲是讲中国的现代人生,作者不赞成西方化或美国化;第二讲与第三讲是讲古代的中国人生,阐述“天、地、君、亲、师”以及“身、家、国、天下”与中国人生哲学,指出“中国的人生哲学不讲功利,要讲道义”。作者还对今天的人心不古表示忧虑,认为“中国人一向最看重的家庭,现在是快要破坏了”,“我们中国人讲尊与亲,是重在道义方面的,今天则重在功利方面去了”,“今天我们则只在物质生活上打算盘,再不想到德性人格”。他还反复告戒说,“人生的失败,常在得意时”;“中国人只提倡谦虚和合,绝不教人心满意足,大胆做人。骄字是中国人一向要警戒的”;“骄心总是要不得。尤其是在得意的时候,更要不得。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这句话可不必讲,一旦得意了,就会失败在这上”;“照中国人的讲法,你得意了,你成为第一流的人物,你千万不要骄傲,你要谦虚,你要谨慎,你要有礼貌,你要懂得退让,才能与人相处”;“我们不一定非要做一成功的人,可是我们绝不能做一失败的人……失败尤其重要的是在人格上,人格上失败了,中国人就说他不是人……你自己失掉一份人格,就会抬不起头来”。

最后,钱穆先生语重心长地说,“第一该懂得谦虚,第二该懂得忧患,第三该懂得谨慎”;“与其你到华盛顿,到纽约,去住一段时间,或是旅行一番,你认为可以享受一些快乐。你还不如定下心来,拿我上面所举如论语、孟子、易经、大学、诸葛亮集等几本中国古书好好去研读一番。把中国古人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如谦虚呀,忧患呀,谨慎呀,好好放在心上。这不仅对我们个人,而是对我们国家民族大前途,定会发生一番作用的。因为我们到底是个中国人。”

读书首先是要读懂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因此笔者认真梳理出以上的精华,以便言之有物。钱穆先生是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的,针对今人骂古人的现象,他理直气壮地宣扬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一些千古不变的理论,以纠世风之偏。比如市场经济要鼓励竞争,离不开功利,只言“利”不言“义”似乎不合时宜。可是一些人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和弄虚作假,失去诚信,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理念的,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再比如,贪官为何越来越多而且前赴后继?原因很多,但一些位高权重的所谓“得意”之人缺乏“修身”的概念,不懂得谦虚,不懂得忧患,不懂得谨慎,最后就失败了,不仅在人格上失败,而且性命不保。我们的党政官员要好好地学习一下中国人生哲学中“做人”的道理,至少不要太得意了吧!至于一些名流不断爆出丑闻,身败名裂,也值得人们思考。钱穆先生告戒人们“骄心要不得”,骄字会导致失败。我想,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要戒骄戒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还是要常记在心。

钱先生谈人生是放在古今中外的大视野中来谈的,他不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了解世界其他文化,因此他通过分析比较,充分肯定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孔孟之道仍然很有生命力。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很激烈,再加上后来意识形态的影响,传统文化似乎由于受到严厉批判而日渐式微,但是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彻底抛弃传统就会导致精神家园的毁灭与人格的分裂。因此,今天我们讨论中国人如何“做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追求享乐的风气之下,我们是不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重新掂量一下仁义道德的分量呢?

我们要如何安放心灵

           

              (一)心灵因何而惶然无趣味

  朋友馨儿在微信签言上写到:生活太无味了,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一个人的人生感觉应该是多无趣无味,以至她发出如此的叹息,我知道她是有爱人的人,有爱人的也感觉生活无味,这是怎么了? 有研究表明,即使有伴侣又不昏昏于赌博麻将的人,在生命成长到一定阶段,当孩子长大了,生活安定了,内心也会不时地出现无趣无味的状态;对寻找爱情的单身人士,因为总是找不到那个人,时间久了,失去了期待婚恋网与相亲群遇见的热情,生活仿佛开始了在低谷的一直徘徊,情绪随之陷入了无热情无趣味的状态中;因为找不到爱人而苦味生活着的人有多少?应该不少吧?曾经为爱冲进围城,后来为追求理想的生活冲出围城,离异的人又想尽快冲回围城去,貌合神离的夫妻想冲出围城,真正的围城是什么?

  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方便让人始料不及,街头挑着担卖小白菜的中老年阿姨也让你可以微信支付她了,可是你在这么方便的网络世界里,却不能把那个人找出来, 丰富的网络功能增加了一张张面具,面具下的人说着无关痛痒的话,有精神有热情的人天天在网络上说话,可有多少话是心灵的流露?为什么要对陌生人说心里话,是啊,不是真诚相知的人,说心里话不是疯就是傻,大家都如此地认识。单调的除了工作就是家的两点一线生活,茫茫人海,拥挤的公交、地铁,哪有那么多的奇缘邂逅,要找到一个你可以信任可以成为知音或终成眷属的人,真比大海捞针难,爱人的总是无踪迹,现世又是如此地喧嚣渗戚铅与复杂,寻求不到走内心无趣无味的出口,找不到知音找不到爱侣,我们的内心惶惑渐生或与日俱增或不间断地陷入惶惑中,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伴随着中年危机到来的其他挫折与失意,让我们的人生更惶惑。

危机处即生机处,中年危机源于思想的觉醒源于对生命的追问,要“成为自已”或“完完全全地成为自己”的思想,如果你不想“成为自己”,也许你就不会有困惑,小酒喝起,小麻将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吃饭睡觉,人生的乐亦不过如此,如这样就是你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你你认为好当然就是好,人各有志,无可厚非;如你要摆脱约束、要“成为你自己”,你的内心就会躁动不安,随之而生的不安与无趣折磨着你,你甚至开始怀疑“我这是在过什么样的人生啊”,追问得很好——我们究竟要过什丛好么样的人生,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归根到底是追问心灵的归属问题,也就是要把我们的心灵安放在何处我们才能不惶然、生活才有滋味。这也就回答了真正的围城是什么?没有从灵魂深处去寻找,无法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或没有朝着自己的内心指向坚定地前行,时而改变方向,这样冲出冲入都是无头苍蝇,肯定怎么也冲不出自已筑建的围城。

          (二)心灵要安放在何处才能终得安然

有些貌合神离的夫妻希望找到知音,单身的希望找到爱情,他们以为有了知音与爱情,生活自然有味了;很多事实表明,没有灵魂深层共鸣的所谓知音不可能相互得到帮助与收获,只会变成一时之快如昙花一现,之后依然会重新陷入不断地惶惑无味中,所谓的知音可能会成为你婚姻彻底破裂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对于有家庭的人希望通过找到知音来安放心灵是不可能抵达目的的,内心的无趣无味依然存在;那么寻找爱情呢?有了真正的爱情能帮助我们安放心灵吗?著名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阿德勒主张:爱情本身是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最好的爱情只是能帮我们寻找到自己内心希望的一个过程而非终点,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爱情只仔穗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途径,投入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当事与愿违时,你又会重新在原地徘徊痛苦不堪,所以不要尝试用爱情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和人生的烦恼。四五年前,我读到了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一语惊醒梦中人:灵魂只能独行,即使相爱的两个人的灵魂也是孤独的;《少有人走的路》中指出最好的爱情只是促进自我与他人心智成长的情感而已,不是你灵魂的归宿;再后来,读了一些叔本华的文字 ,更是确定了,寻找爱情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灵魂本来就是孤单的,因为本来的孤单,热情的灵魂终会沉寂下来;所以不要以为找到那个人,你就会一直快乐一直感觉到生活是有滋有味的;有研究表明恋人之间美好的状态最长不会超过三年,所以最好的爱情也解决不了你思想的困惑;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你的心境会随时间而改变,你对生活的感觉会随着你自己年龄的增长或两情的平稳而钝化,惶惑的内心终有一天还是会找上你,所以那些乐此不疲地歌颂“只要有爱,就能解决任何问题”是真正的误区,安放心灵找到能让你长久安然的境界才是最有帮助的。

  我们要如何去找寻那安然的境界?首先我们需要真诚的交流与情爱;真诚的交流让我们获得新的认知,帮助我们反思与完善内心;我们都是有情有欲的人,我们还需要爱的滋养,但爱不是我们寻觅的最终目标,只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借助这个过程,去实现完善自己、去寻找到让你能长久安然恬静的人生状态,最好的爱情对促进相互心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最终还得要结合个人的领悟。

  现实的纷繁与庸常,人潮与网络的喧嚣,单身的你我游历其间,因为总是找不到那个人,越游越孤独、越无助,找不到爱人对不再有明丽容颜的女人更是很残酷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还手命运如此地安排?我之前很多时候不时会陷入惶然中,时间一年一年在过去,宝贵的年华已不再是华年,我总问自己:难道因为没有那个人我要一直这样无精打采下去吗?任岁月销蚀着我的意志和生命吗?肯定是不可以的,那我们首先要静下来,问问自己的心,我们究竟为谁而活,我来人世走这一遭,肯定不只是为找到那一个人吧,凡夫俗子的我们难以谈上大使命,但我们还是有为自已为亲人的责任,同时要找准自己热爱的事业或事情,一个人静静地关好心门,用心地读书,或描绘,或音乐,或手工艺术或慢旅行或参加国家允许的教会活动,专注其间,这些也可能是我们的爱,这些可能帮助我们找到安放心灵的地方。

                                                        2017-10-07

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回忆童年田园生活的美好时光

在我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我最喜欢的地方。那里有着丰富的果树、蔬菜和花卉,还有我的童年回忆。每当我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总是让我感到...

ppt百科 2024-03-14 阅读1 评论0
网站地图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