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月亮形状变化图及名称
月亮形状变化图及名称如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规律依次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
月亮每天的形状在变化,这就是月相,故人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说明古代人从很久之前就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记载。月球是一个不发光而且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的照射下,月亮始终只有一半是亮的,因为地球也月亮的位置不同,所以我们看见的月亮形状也就不同。
月相变化
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
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
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月相变化
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图
月相变化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月相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扩展资料
月相的形成原因:
这种月相的变化,是人们在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当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另外,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人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看到月亮的样子就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相
月相变化科学手抄报 家乡变化手抄报
关于月相变化的手抄报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ppt
来看看孩子们眼中的月相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月相变化》ppt课件简1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月相变化ppt课件》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优秀 课件.ppt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课件.pptx》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ppt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课件4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课件4
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
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十六时,就是满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环。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需要27.32天,但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周期,是要滞后于月球公转周期的,月相周期为29.53天,这也是农历中定义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原因。
扩展资料:
月相成因
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朔:如图所示,在位置1,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上弦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图中的位置7,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