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水调歌头ppt(水调歌头的音乐怎么唱)

ppt为什么 2023-02-01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谁帮我做一个古诗PPT

语文第一册: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像天歌。

白毛俘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绿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鹰恰恰啼。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蓠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峰。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雨夜归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唐 胡令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文第九册: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忘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语文第十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雨后

宋 苏轼

水光滟潋晴方好,

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第十一册: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语文第十二册: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1,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七下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 鹤 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明)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课外部分 【赠从弟】(刘桢·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分析

水调歌头》教案

一、 引领情境

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

二、 情趣导入2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歌,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二生答

是啊,在中秋佳节,遥望明月,人们会浮想联翩,李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静夜思》,那么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留给了我们写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 出示学习目标 )

三、 走近苏轼2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谈,既可谈所查的资料,也可以谈自已的感受,最后再由师出示苏轼的资料。

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2、教师补充介绍。

四、赏读诗歌10

第一步、听配乐诵读,这个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细心品味。

第二步、自由散读词作,猜测一下当时苏轼的心情。(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

第三步、学生单人配乐朗读,展示朗读技巧。(配《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第四步、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五、 品味诗歌10

问题一: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将词中的文句变成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出示每个诗句的画面,同学描述,教师总结。(教师图画激趣,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问题二: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

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生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间,表现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与弟弟天各一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他用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的普通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这种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是表现诗人在中秋节饮酒时的发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来问苍天。在这里作者把天想象成能与之对话的对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于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圣,应该说表现苏轼的豪放与浪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一句表现作者的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兄弟俩的情谊开长地久,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不仅表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广之,表示对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类似情况的人一种良好祝愿。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因为这句话是写景句,表现作者因为思念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

师:好。大家刚刚很积极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三:上下阙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

上阙:望月(写景) 下阙: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 探究学习5

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分析:说说喜欢某首诗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着手。

师: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

生:明月。

师:“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生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生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生5:……

师: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生1:我失败时,大多是靠老师和父母帮我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师:相信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会逐渐多起来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会有苦闷,但不会消沉。因为人生很难一帆风顺,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会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努力去争取成功。

生3:……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七、能力训练5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发下讲义,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

语段一:

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晓羊《友情》)

语段二:

我将去送姚烨,三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侯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

语段三: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语段一中我认为应填“把酒问青天”,因为语境中提示豪情与浪漫,所以这句最合适,我认为这句可用于表现极有豪情与气概性格的人物身上。

生:语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里姚烨将与我分别,我认为这句话还可用于人物失意时、分别时自我安慰。

生:我在语段三中填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因为这里的我显然为白天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说明我内心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填上这句。

八、音乐欣赏5

先播放古人吟读的词作,再播放今人王菲演唱《明月几时有》的FLASH,一首词作让古今时空得以沟通。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词是可以唱的,至于古人是怎么唱的,我们不得而知,下面请欣赏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背诵这首词 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之一,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1)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

(2)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轻声跟唱。(提醒:歌词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别于课本的“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缘故。)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一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或背诵)

九、归纳小结 1

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

十、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1

下面我们在王菲《但愿人长久》的良好祝愿中结束本节课学习。

(播放剩下的歌曲)

(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阕----怀人(抒情)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凌宗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说明:本课的设计意图是给听课的老师们提供一个“教学目标”从哪里来的案例,当然也是给学生们自己阅读教材从教材本身的一些的信息分析中明了教材对学习具体的文本的要求和任务提供一个支架,并进行具体实践操作体验。狭隘一点说,这堂课是上给参加培训的老师看的,因而在设计中对指导学生如何深入的解读文本并不是这堂课的主要任务。这堂课,就是为接下来的讲座《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提供一个具体的样本的,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以为就行了。任何设计都有弊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执教:凌宗伟

班级:济南市章丘刁镇中学九年级(9)班

时间:201810.09上午第三课

课前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提醒学生注意演唱的旋律。

凌宗伟:我们今天来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请大家把书打打开到本单元的单元说明,看看单元说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堂课,我们学什么,怎么学。来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学习这个单元:

学生齐读: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凌宗伟:请问,平时老师让不让我们读单元说明的,要求不要求?

学生齐:要求。

凌宗伟:单元说明有什么用?(学生们在下面议论)巩垭轩,拿话筒。

巩垭轩:告诉我们,如何学习这一单元。

凌宗伟:那么,这里有没有告诉我们?

巩垭轩:这里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要学习什么。

凌宗伟:怎么学,学什么,你说说说看。

巩垭轩: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颂,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凌宗伟根据学生的回应板演:熟读、词语)

凌宗伟:同学们说对不对?

学生齐:对。

凌宗伟:好,请坐,很好。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还有这篇课文前面的预习的要求,一起读一下预习要求,预备——起:

学生齐:诵读课文,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

凌宗伟:这预习要求告诉我们什么?解鸿宇。

解鸿宇:我们在学习这三首古诗应该注意的方面。

凌宗伟:注意哪些?

解鸿宇: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还要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凌宗伟根据学生的回应板演:节奏、情感)

凌宗伟:是这么回事情,我们再来看,这个是这首诗后面的探究要求,跟这首诗有关的,是第三条,一起读一读好不好。预备——起:

学生齐: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凌宗伟:知道这是什么要求?有想说话的示意一下。孟繁彪,我就知道你想说。

孟繁彪: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懂的问题。

凌宗伟:需要懂的什么问题?

孟繁彪:其中诗人对人生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凌宗伟:还有吗?

孟繁彪:还有他情感的变化轨迹。(凌宗伟根据学生的回应板演:变化)

凌宗伟:有没有要补充的?请坐,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好张菁菁。

张菁菁:这里面还说了这首词的特点。

凌宗伟:这首词有什么特点呢?

张菁菁: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换,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凌宗伟: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好,请坐。同学们不错。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讨论,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什么,怎么学。或者说,同学们到现在有没有明白,今天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赵世豪?

赵世豪:要学习作者的情感变化,还有这首词的韵律和节奏,还有这首词的感染力和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凌宗伟根据学生的回应板演:月、感染力)

凌宗伟:请坐,有没有要补充的。好像是孟凡轩想说话,不是孟凡轩,那么就是韩茹钰。

韩茹钰: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熟读课文,要注重理解课文的内容,文意。

凌宗伟:要读,是这个意思是吧?好。有没有要补充的。有没有了?没有,好,请坐,不错。谁来读一下。真好,山东男子汉。

孟繁彪:读课文。

凌宗伟:请坐,同学们说说看,孟繁彪同学读的怎么样?情感,节奏,再往下,读音。有没有想说话的。赵世豪,这个世界是抢话筒的世界,知道?知道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抢话筒的世界。

赵世豪:他读得非常有感情,而且节奏也控制的很好。

凌宗伟:他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呢?

赵世豪:他读出了那种作者的那种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凌宗伟:那么前面王菲唱的歌表现出来的情感,和他读的这个情感,您认为哪个更贴近作者的情感。

牛家烁:我认为孟繁彪读的更贴切一些。

凌宗伟:为什么?会唱歌吗?不会,有没有喜欢唱歌,会唱歌的,你们班的,有没有。歌唱的好的班上有没有。好像没有?这个麻烦,不能够只会说话不会唱歌,凌老师也会唱歌的。你们能不能简单的说一下,你觉得这个王菲唱的曲调,问题在哪里?你既然认为他读的好,那一定有主张。你觉得王菲唱的曲子的旋律的问题在哪里?

牛家烁:旋律跟这首词不一致。

凌宗伟:那你觉得这首诗的情感,或者主旋律应该是怎样的?   

牛家烁:应该比较严肃,还有拘谨。

凌宗伟:还有拘谨?有没有不同意见?有话说了有话说了。

牛家烁:我认为这首词,读的时候应该,内心有矛盾,有不高兴的,也有高兴的,所以有的地方可以读得慢一点,有的要加快语速。

凌宗伟:具体点。

牛家烁: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凌宗伟:你这个算不算读?不算读,那么你觉得他这个读的不好,你读一下。

牛家烁:从头读?

凌宗伟:不,你认为他读得不好的地方,重读一下。

牛家烁: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凌宗伟:好,请坐!同学们说说看,是这几个句子,你们认为是牛家烁读的好,还是孟繁彪读的好?

韩茹钰:牛家烁读得很好。

凌宗伟:为什么?

韩茹钰:因为牛家烁在最后一句的话有故意延长最后一句话。

凌宗伟:为什么要故意延长。

韩茹钰:因为最后一句话他主要表达了对天下人的一种美好的祝愿,表达了词人豁达的思想感情。

凌宗伟:同学们说,他说的有没道理。

学生:有。

凌宗伟:有道理,不错。请坐。我刚才这个问题有没有要补充的?为什么他们觉得王菲的歌跟孟繁彪的朗读相比,孟繁彪更体现了这首词的情感?王晓雅。

王晓雅:因为我感觉王菲的唱的旋律比较偏快,有点比较轻松逾越的感觉。

凌宗伟:OK,鼓鼓掌好不好?(学生鼓掌)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唱这个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同样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把苏轼的这首词读的好的,赞成不怎成我这个判断?(学生齐:赞成!)好,我们来听听别人人怎么读的。要注意他读的字音、节奏、韵律。情感起伏。先听一位老师的朗读。(播放某老师的朗读录音)

再听一个好不好?曹可凡,知道不?不知道,上海著名的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播放曹可凡的朗读录音)。

我想问的问题是,刚刚两位老师的朗读,你们更喜欢谁的。为什么?很好,(张昭帅)。

张昭帅:我更喜欢曹可凡的。

凌宗伟:为什么?

张昭帅:因为曹可凡他读的韵律十分的到位。可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内心的对弟弟的思念以及(怅惘)。而且他的字音停顿,都表达的十分的准确。

凌宗伟:那么前面那位老师读的,你觉得哪个字音出了问题呢?

张昭帅:低绮(qǐ)户。

凌宗伟:低绮(qǐ)户,她读了什么?

张昭帅:低绮(yǐ)户。

凌宗伟:她读了低绮(yǐ)户,语文就是听说读写思。听的时候,要认真的听,说的时候,要说准确,说流畅,说简洁,写要有主旨,要有层次。背后是什么?背后是我们思考。还有没有想发表意见的。你坐下,很好张天启。这就对了,桌上有话筒的,不要举手,拿起话筒就讲,明白吗?

张田奇:我认为曹可凡老师读的更好,因为他读的比较缓慢,能够体现出作者当时那种情感的变化。

凌宗伟:情感怎么变化的。

张田奇:一开始是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到了中间,他将天上和人间进行比较,更喜欢人间。接下来又写月亮的转移,继续叙述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对世间离别人的美好祝愿。(凌宗伟根据学生的回应板演:迷茫、喜欢、思念、祝愿)

凌宗伟:同学们说说看。张田奇对这首词的变化的分析,你们觉得准确不准确?不要点头,站起来说话。

王晓雅:我觉得他叙述的很准确。

凌宗伟:为什么呢?

王晓雅:因为他从这首诗的开头表达的感情,一直到词尾的感情,以及结合诗句叙述的非常完整。

凌宗伟:其他同学呢?其他同学觉得他这个表达有没有问题。刚刚张田奇的发言,有没有把握这首词,围绕着月,来反应情感变化。张天启的表达,你们认为怎么样,有没有想说话的?

孟繁彪:他没有围绕月,再一一叙述他这些感情。

凌宗伟:为什么。

孟繁彪:他没有结合关于月的诗句。

凌宗伟:那么你就结合一下好不好。

孟繁彪:“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是说明了他的向往与担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说明了他比较迷茫。“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说明他更喜欢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说明了他对他弟弟很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明了他对世间离别人的美好祝愿。

凌宗伟:其实孟繁彪是教了同学们一个更深入的解读文本的方法,也就是:解读文本,能不能离开文本?(学生齐:不能!)好,如果同意张田奇跟孟繁彪的发言的你们就应该把这首词上面的有关句子,要做个标记,然后在这些句子旁边要做什么(凌宗伟板演:批注)?学过《走一步,再走一步》吗?那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我们做批注,是这样吗?不是学过了一种方法就扔掉了,学了一种学习方法,后面要怎么样?要自觉的去应用。

关于为什么,其实我在开头让你们看预习要求,看思考和探究的时候,已经做了铺垫。所以呢,注意,今天再讲一种读书的方法:我们教材上的单元说明,预习要求,以及练习,甚至于一些注释,其实就是提醒我们,在读这课文的时候,要思考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有可能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一些背景资料。请同学们把我刚才讲的这个意思,自己在座位上说一下,自己说一下,说出声音来。(学生们自言自语)

再听一个人的朗读,著名的电视剧的演员焦晃先生的。(播放焦晃的朗读录音)

PPT投影: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仍无法实现兄弟聚会的愿望。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凌宗伟:介绍一下背景知识,我刚才讲,课本上有些注释,其实就是介绍背景知识的,但是我们来看,这篇课文,有没有这样的介绍。没有。没有的时候怎么办,知道吗?要去查,到网络上去查,到参考资料上去查。这是我今天要跟你们讲的第二种学习方法,要学会使用工具书,要擅于借助网络,搜索跟我们读的文本相关的资料。那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介绍的时候,我们或许就会明白,我们要理解一个人的作品的时候要“知人论世”。要了解这个人当年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写这首诗的,或者他写这篇文章的直接的原因,尽管这首词本身,已经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写下了这首词,有没有告诉我们?(学生齐:告诉了。)哪里告诉的?小序。或者这就是编书的人,没有交代这首词写作背景的原因。

但是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如果另外有介绍,跟教材上没有介绍,哪种情况下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生齐:有。

凌宗伟:有的时候。所以,有一种说法,读书要把书读厚。读厚的方法对我们来讲就是什么?我又没有为你们讲答案?读书要把书读厚,怎么读厚?我有没有讲?讲了。谁复述一下,谁来复述一下。张昭帅。

张昭帅:第一个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查找音频等,第二步,我们可以通过借助工具书,把一些重要的背景资料,写到书上。

凌宗伟:记住了没有?有的时候,知识还是需要记忆的。有的时候。但是知识又不是不全部是用来记忆的。知识更多的情况下是用来用的。好,请坐下,下面我们就再用一下好不好?结合刚才的这个背景,我们来研究一下,在张田齐同学(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再深入的研究一下,作者的情感变化。你们觉得这个有必要先在下面把这首词读一下。然后我们来研究研究,上阙写什么,下阙写什么?下面自由读。(学生自由读)

凌宗伟: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可不可以在张田齐同学(观点)的基础上,再做一些补充。或者再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下,或者结合前面讲的,为什么我们喜欢曹可凡的朗读,而不喜欢王菲的歌唱,就这些问题,做一些补充。有没有谁想发言的。好。

李紫玉:他的上阙写出了苏轼喝醉了,对着青天拿着酒杯,在思念自己的弟弟。

凌宗伟:好,还有吗?

李紫玉:可以体会出他对弟弟浓浓的思念之情。他想上天上,又把天上和人间对比,觉得还是在人间好。因为他想离他的弟弟更近一些,相比觉得还是人间更好一点。

凌宗伟:好,还有吗?

李紫玉:没了。

凌宗伟:没了,上阙。这个名字有点女人味啊。自己名字说一下。

时子衿:时子衿。

凌宗伟:矜是什么意思啊,矜持,但是他这个性格毫不矜持。就像苏轼一样的,有豪放之情,说说看。

时子衿:因为苏轼被贬,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因为苏轼被贬,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被贬的苦闷。他想要逃离这种苦闷。于是他就想要乘风归去,但是又害怕天上寒冷。

凌宗伟:是寒冷吗?

时子衿:寒冷孤独。在人间可以喝酒,又能够离自己的弟弟更近一些,所以又想待在人间。

凌宗伟:很好。第三种方法。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出来,而不是把老师说的,字典上查到的,网络上搜到的记在脑子里。我说,知识有的时候是要记的,但知识有的时候更是需要用的。怎么用,就是把他转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好,下阙,谁想说一下。好,给个机会王行之,厉害么,这个名字。

王行之:下阙写月亮的转移,可以看出诗人辗转反侧不能安眠。然后又看出了他对弟弟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但后来诗人看着明月,有此事古难全感慨,可以看出诗人的豁达之情。

PPT投影:

凌宗伟:看看张田奇还真的了不起,是不是这样?看黑板:迷茫,喜欢,祝愿。看看是不是差不多?其实我们只要用心去思考,我们的理解,会不会比老师差呀?会不会?

学生齐:不会。

凌宗伟:声音大一点,要有点自信,会不会?

学生齐:不会!

凌宗伟:对。我总结一下,词的一般写作的套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知道不知道阙什么意思啊?知道,解释一下,谁解释一下,阙什么意思。袁际洲。

袁际洲:词的上下两部分。

凌宗伟:上下两部分,更准确的解释呢?阙就是什么?就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就用我们平常讲的,段。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再看一看。你更喜欢谁的朗读为什么?还听了个焦晃的。你们觉得焦晃的读的好,还是曹可凡读的好?没有答案没问题。因为是时间关系我们可以在课后去考虑这样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在下面读一下,把这种感情给读一下,要读出声音来,自由读,读出声音来。

谁来给大家读一遍。王玉宣同学。

王玉宣同学朗读。

凌宗伟:请坐,有没有谁想读的?我还想找个女同学。

张菁菁同学朗读。

凌宗伟:请坐,同学们说说看,看看两位女英雄,你们觉得谁读的更有味。说说看,谁?

学生齐:张菁菁。

凌宗伟:说说理由能不能?能不能给讲讲道理呢?

张昭帅:张菁菁的语速更慢,并且情感起伏很充分。

凌宗伟:她有没有读的不好的地方?

张昭帅:段与段之间应该停顿一下。

凌宗伟:好,请坐。你一直想发言。

李紫玉:我觉得张菁菁读得比较好。

凌宗伟:为什么?

李紫玉:因为她有适当的停顿和重读,可以让人体会到一种浓浓的思念。

凌宗伟:有没有除了刚才讲的,段与段之间的停顿不明显,有没有其他问题?

李紫玉:她有时候,句子间的停顿比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更要长。

凌宗伟:有时候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跟段与段之间的停顿。停顿的更长,是不是这么个问题。我听出另一个问题。高处不(Shèng)寒,还是高处不shēng寒,是第四声还是第一声。

学生:四声。

凌宗伟:是第四声吗?确信吗?遗憾的是没有让你们带字典带词典,这个问题留的课后,自己去查字典好不好?好,请坐!知道词吗?刚刚讲的那个阙,就是词的专门的术语。词一段一段的不用段,用阙。除了阙,知道词是什么吗?老师有没有教过,过去有没有学过。有没有?好,拿话筒。

赵颖辉:词是古代一种文体,它多数用于配乐来演唱。

凌宗伟:你还知道是可以唱的,词是可以唱的,真不错。请坐,词确确实实是可以唱的。另外,词我们还要知道,因为可以唱,他又叫曲子词,又叫乐府,又叫乐章。又叫长短句。又叫诗余,又叫琴趣等。与此相关的,我们还要知道,词是填的,不是写的。我们学歌唱。有什么四二拍子。有什么四三拍子,四二拍子,四三拍子的旋律,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就要根据不同的旋律来写词。所以词叫什么呢?叫填词。是根据一定的曲调来填,古人读词呢,是怎么读的呢?大家来听听看。(播放苏州方言吟哦片段)

这是我们南方人,苏州人这么读的,其实不叫读,叫什么?

学生:唱。

凌宗伟:叫唱吗?

学生:吟。

凌宗伟:普通话好不好吟?也好吟的。听听看。时间关系,我就是让大家听一听。(播放普通话吟哦片段),我下面的问题是,你们觉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有没有必要这么吟哦?

焦月秋:我觉得有必要,因为吟哦是我们古代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把她发扬下去。

凌宗伟:好,是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必须发扬去传承。好这是他的观点。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赵颖辉: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如果我们朗诵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我们就没必要来吟呃。

凌宗伟:好,有的人认为有必要,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你们的观点呢?我认为没有唯一答案,这个答案,留着你们课后去思考。记得有篇课文叫《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么,学过没有?学了要用,明白吗?我刚刚讲的,王菲的唱的不好,那么谁唱的好呢?我也不知道,我想再让大家听一首。

播放另一旋律的由男声演唱的《明月几时有》。

凌宗伟:我想问的是:如果苏轼听到这两种不同的演唱,你们觉得他是喜欢王菲唱的,还是喜欢这位先生唱的呢?

牛家烁:我觉得从苏轼的历程来看,他应该是更喜欢这位先生唱的。因为王菲唱的那首曲子,只是用了他的词,但情感不是苏轼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位先生,他唱的苏轼这首词,并且把苏轼的情感也包含在了他演唱的里面,就显得更加接近当时苏轼的情感,比王菲唱的要好。

凌宗伟:请坐,还有要发言的吗?

焦月秋:因为我觉得,苏轼应该更接受那位先生的演唱,因为那位先生是以戏曲的方式演唱的,正好苏轼生活的年代是有戏曲的,但是王菲演唱的是流行歌曲,所以苏轼应该更喜欢那位先生的演唱。

凌宗伟:请坐,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很厉害,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自己鼓鼓掌?(同学们鼓掌)尤其是刚才这个牛家烁同学的表达,用词很精准。所以我刚才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读那个具体的文本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唱那个具体的文本的。要唱得好,要读得好,我们必须怎么样呢?走进那个文本,走近那个读者,我们还可以回到这里来,要知人论世,不是凭着我们自己的想象去读的,也不是凭着我们的那个朗读去读的。课后的作业:1.阅读本课的其他两首诗,试着说说这三首诗有怎样的共同点。2.有一部电影,就叫《明月几时有》,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然后我给大家问题是,你们觉得这个电影用“明月几时有”作为标题,合适不合适?说说你们的理由。

还有一个作业,搜索与《明月几时》有相关的其他的资料,就你感兴趣的某个点,写一段,或者写一篇研究性的文字。注意,这三个作业,都是可做可不做的。感兴趣的就做,不感兴趣的就可以不做,时间到了,我们下课,谢谢同学们。下课!

学生:起立。老师再见!

凌宗伟:好,谢谢你们!

《水调歌头》技巧赏析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含义为: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含义为熙宁九年(1076)

【达旦】含义为早晨;白天

【子由】含义为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含义为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含义为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含义为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含义为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含义为经受不住。

【弄清影】含义为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含义为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含义为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

【但愿】含义为但:只。

【千里共婵娟】含义为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明月。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苏轼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明月是很有浪漫色彩的,明月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明月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明月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明月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苏轼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明月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明月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明月也有明月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明月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明月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和共勉,而是表现了苏轼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苏轼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苏轼古诗词ppt免费

1.苏轼古诗词

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释∶

⑴饮湖上,指在西湖上喝酒。

⑵潋滟。指波光闪动的样子。

⑶方好,正好。

⑷亦,也。

⑸空蒙,指水雾迷蒙。

⑹西子,西施

⑺相宜,合适。

诗意,

水面上波光粼粼,天气晴朗,风景秀丽,山色迷茫,雨中的景致也很奇妙。想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无论是淡雅的妆,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那么美丽多娇,那么合适。

这是歌咏西湖的名篇。在作者看来,西湖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很美的。晴时,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水波闪动;雨时,湖光山色,旷远朦胧。西湖的美是那么恰到好处,正如美丽的西施,无论怎么打扮都是很漂亮的。

诗的前两句总写西湖山水风光,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情态。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湖面上闪烁着朵朵银花;近山苍翠,远山似黛;堤岸上垂柳飘拂,芳树间植其中。这样的风光,只有晴天方可饱览,而风雨交加,薄云低垂于湖面,湖水荡漾而尤见其充盈环湖群山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如此的景象非雨天难得一睹。“晴方好”“雨亦奇”,是作者在不同天气下多次畅游西湖后的深切体会。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诗的后两句,作者把西湖比做古代越国美人西施,是从两者的气质风韵上来说的。绝代美人西施的淡妆浓抹,无不相宜;而西湖的山山水水,风霜雨雪,一年四季,总各具情态,各有风韵。西湖和西字都具有自然美的风韵,都能随物赋形,气象万千都美在神韵。

2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

⑴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⑵把,持;拿。

⑶天上宫阙,指天上的宫殿。这里指月宫。

⑷朱阁,华丽的楼房。

⑸倚户,刻花的窗户。

⑹婵娟,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解读∶

天上明亮的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把酒杯高高的举向天空发问。不知道月宫里,今夜算是哪一年?我真想随着清风到月宫里去,又担心天上玉砌的高楼高耸入云,让人难以忍受他的寒冷。哪里比的上人间,在月色里起舞,影随舞动,是多么优雅。清凉的月光透过深红的楼阁,低低的洒在雕花的门窗里,照在无法入睡的人身上。月亮不应该有什么恨事吧,它为什么总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团圆。人间有悲欢,有离合,月亮有阴晴,有圆缺,这些是向来就不会只存在好的一面。但愿分别的人们互相祝愿,彼此保重,虽然千里相隔,却能够一起欣赏同一轮明月。

2.有关苏轼的诗词讲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在宋代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聊且要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

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

“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这就在大幅度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算差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晏殊的《浣溪沙》格调截然不同。

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在创立自己的风格。 可引导学生比较晏殊《浣溪沙》与苏轼这首《江城子》在题材、思想感情、艺术形象、语言格调诸方面的不同。

苏轼词二首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祜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以作诗讪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由佑年间,调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知州、颍州知州。

不久又以写文章讥斥朝廷的罪名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接着再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儋县)安置。

1100年被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

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

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在宋词的发展史中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人们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认为词只宜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认为这才是词的正宗。

而苏轼登上词坛后,他以其超拔的才气,凭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卷四)的程度,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起到“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的作用。

他在写作传统的婉约词的同时,大量写作豪放词,豪放词风就是由他开创的。这对宋词的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课文简析 (一)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写作背景简介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

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我们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2.基本解读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

(主旨) 作品描写的重点不在快哉亭的本身,而在它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我”坐在亭上,卷起华丽的绣帘,从窗口俯瞰江面,看到亭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景色壮而美。“知君为我新作”二句,点明亭的主人与作者的亲密关系,说我自己知道你为了接待我而特意建造了这座亭台。

亭台的窗户涂抹上青红油漆,色彩犹新。 “长记平山堂上”以下五句,是通过回忆和联想来描写。

3.跪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的ppt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简析】

惊破起调的"穿林打叶"之音,显示这来袭的风雨具何等声势!但从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处)道上现身的词人,却"竹杖芒鞋"、吟啸而来,表现着怎样一种闲庭信步的潇洒。"谁怕"一语的反问,因了"莫听"、"何妨"的衬映,显得气度从容人,由此展出披蓑烟雨的隐逸之思,就更有了遇祸不惊、笑对苍茫的风神。

4.关于苏轼的古诗大全

关于苏轼的古诗大全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苏东坡诗词全集

苏东坡最出名的是他的两首江城子 和 赤壁怀古。江城子中其一缠绵悱恻 其二志存高远 而赤壁怀古 又是那么的大气磅礴。一次呈示: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还有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脍炙人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的诗词都很朗朗上口 但是这三首相信是经典中的经典。

6.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相关文章

如何在女神节为女神们送上最贴心的礼物?

女神节即将到来,作为一个绅士,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送给女神们最贴心的礼物了呢?如果你还没有想好该送什么,那么不妨跟着小编的步骤来一起...

ppt百科 2024-03-13 阅读1 评论0

幸运彩APP下载-幸运彩官网最新版安装教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进行购物、娱乐、社交等活动。同时,手机应用程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幸运...

ppt百科 2024-03-12 阅读3 评论0

如何给ppt添加注释框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在ppt中插曲反向标注框 2、如何在PPT中插入标注 3、在幻灯片中如何在一个幻灯片内插入注解...

ppt百科 2024-03-12 阅读4 评论0
网站地图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