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儿科护理质量分析ppt模板
- 2、如何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 3、怎样组织质量分析会?
- 4、如何进行质量分析
- 5、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
儿科护理质量分析ppt模板
【医学新世纪】180套医护精品PPT模板分享 免费下载
链接:
提取码: is1a
幻灯片模板即已定义的幻灯片格式。PowerPoint和Word、Excel等应用软件一样,都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主要用于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投影机播放;利用PowerPoint,不但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PowerPoint的应用越来越广
如何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一、教师分析
(
一
)
考试导向的分析
是对考试工具本身的分析,它反映考试本身的可信性与有效性,是考试结果分析的重要组
成部分。
1
、考试的难度分析
试卷的难度作为试卷的特征指标,它反映的是组成试卷的题目的总体平均难度水平。试卷
的难度值可以通过对组成它的所有题目的难度进行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获得。题目难度的计算
公式为:
Pi=Xi/xi(max)
。式中
Pi=
某题目的难度;
Xi=
被试总体在该题目的平均得分;
xi(max)=
该题目满分;试卷的难度是题目难度的加权平均。考试难度分析对于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考试的难易水平不同,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应采取相对的标准来认识,对学生
的成绩反馈也要从总体状况出发,不能简单的根据分数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或判断学生用功了还是懈怠了。
2
、对试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分析
考卷的质量常用信度与效度指标来进行度量。考试的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即考试
反映学生学习水平的可靠程度。信度的评定方法一般用重测计算法和多人评定计算法。在对考
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时,可以参考以前的考试结果,通过计算同上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系数来分析,
一般来说,相关系数越大,信度越高。考试的效度是指考试本身的有效性。即考试结果是否反
映了任课教师所期望考核的内容。在考试成绩的分析中,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可以采用简便的方
法进行效度检验。一是采取本人评价法:把考试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请他们判断考试成绩
是否符合他的实际情况,以同意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百分比越高,效度越好;
二是采取他人评价法,把随即抽取的考试结果反馈给该生比较熟悉的同学、朋友或者家长,请
他们判断是否符合该生的实际状况,以同意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三是组织评
价法,请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根据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察结果,判断考试成绩的结果是否符
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同意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
(
二
)
对学生群体的分析
对学生群体的分析是以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总体成绩为对象的分析。对于考试成绩的分析,
只有在参考了群体的总体成绩状况才有意义,因此,对班级的全体学生考试成绩结果进行分析,
是考试结果分析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群体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学生群体的一般统计指标
包括所有学生在各个科目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最高和最低成绩、所有学生总体成绩的排序
以及所有学生某一科目考试成绩的排序。这些指标能反映学生的某一科目成绩或总成绩在他所
在班级的相对位置和与班级平均成绩的差距大小。根据这一指标,可以人为的把学生的考试成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2
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从而采取不同的沟通和辅导对策。
2
、学生群体考试成绩分布分析
指学生考试成绩在学生性别,家庭背景、城区分布、是否班级干部等指标上反映出来的成
绩状况。如对班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发现离学校较近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离校教远的学生,
班主任则应该采取相应的办法鼓励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早睡早起,合理利用时间,如发现班干部
成绩总体分布有所下降,则应该采取措施,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或进行班主任谈话,为班干部开
展工作提供支持。
(
三
)
对学生个体的分析
个人导向分析是基于个体学生的考试结果的分析。对学生个体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是考
试结果分析的最基本功能。考试结果的个人导向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个人成绩的描述分析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个人成绩的横向比较,
是指将学生的某一课程成绩与另外一门课程的成绩进行比较,
以
对该学生的偏科情况进行分析。
(2)
对学生的某一门课程成绩与班级全体同学在该门课程的平均分数进行分析,
以发现该生
在某门课程上的成绩水平。
2
、个人考试成绩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在历次考试中评定成绩的稳定性与变化差异,可以分析其知识掌握程度或努力程
度的变化规律。一方面,学生在多次考试中成绩稳定,能较好的反映该生的努力程度和知识掌
握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家庭问题,人际关系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原因,使
得学习成绩有所变化,因此,通过对学生多次考试成绩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学生成
绩变化的真实原因,进而找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问题的对策。
3
、个人成绩与努力程度的匹配分析
一般来说,一个智力程度正常,学习用功努力的学生在考试中应该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该生的努力程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学生的信息。比如,
一个平时不用功的学生,多次考试成绩相当不错,在排除试卷本身的原因的前提下,可能是该
生智力水平较为优秀,因此,这样的学生应该鼓励其在学习范围和学习程度上进一步扩展,而
对于一个学习非常用功,而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要进行学习方法和应考技能的辅导。
(
四
)
存在问题分析
1
、分析教师自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生考试的分数,可以发现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从平均分看,如果考生平均分低于正常值,或比平行的对比班级有较大差距,则应反思
是自己课堂教学水平问题(如抓不住重点、表达不清、方法没有最优化等)还是教学管理(如
课堂纪律、辅导、作业布置收交批改等)不到位。
(2)
从差异系数可以看出所教班级学生的分化情况。
如果差异系数明显偏大,
就要注意反思
自己是否对差生关注不够,是否差生辅导工作没有做好。从历年来中招分数统计来看,我市初
中段学生分化非常严重,尤其是物理、化学、数学、英语。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一是教师不关
注学困生导致学生从思想上放弃学习,
二是学生知识积累逐渐产生差异,
三是能力产生差异
(例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3
如初三化学作为起始学科,有的学生只能得几分,这决不是知识负积累造成的)
。
(3)
从最高分来看,
可以看出自己教学的全面性与命题要求或兄弟班级还有多大差距。
一般
来说,
平行的班级,
那些智力较好的学生发展基础是相等的,
如果本班最高分与其它班有超过
5
分的差距,在排除学生失误的前提下就要注意自己教学中是否还有疏漏之处。
(4)
从分数段来看,
可以看出本班各个层面上学生的发展情况。
还可以对比其它班级分数段
分布情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查找问题。
(5)
从每个学生历次的分数次第变化来,
可以看出学生各个阶段动态发展变化情况。
教师可
以把历次考试的成绩记录在案,前后对比每位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尽管不能对学生公开排次
第,但教师掌握有关情况还是有助于进行个别指导的。
2
、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从卷面情况看,可以看出学生答题的具体问题:
教师要把卷面上的典型情况做以记录,以便更好地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因为
直接接触学生,也可以在学生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或者通过走访学生,综合大部分学生的问题
进行概括。这种卷面分析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总体分析问题,以典型问题为条目,把有关
题目作为例子列在问题后面。另一种是逐题分析问题。不同的题型,诊断功能不尽相同。填空
题尤其是定量计算型填空题,因为答案比较客观,诊断功能较差,但我们可以通过走访学生,
了解学生思考线索和错误原因。选择题虽然也是客观题,但由于有干扰选项,恰恰能很好地看
出学生的思考误区,因此对选择题统计时,一定要统计各个选项的选择率,以找出有代表性的
错误思考动向。材料分析、问答题及计算题,因为有过程的表达,所以从中可以更多地看到考
生答题情况。
教师做问题分析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仅根据卷面情况就做出判断,
应根据教学经验,联系学生近期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充分挖掘分析,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学
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五
)
教学改进计划或改进措施
只要问题查找清除,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是不困难的。当然对一些技术性问题、教学方法
问题还是需要请教其他教师或向有关书籍学习的。
二、学生分析
在每次考试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提高
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学生进行试卷分析侧重从微观、从个体方面总结
取得的成绩和分析卷面存在问题。学生撰写一份完整的试卷分析应包括答题情况分析、个人学
习状况分析、学习改进计划或自我提高的措施。
(
一
)
答题情况分析
“诊断”功能是考试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学生通过试卷分析,知道了自己前一段时间内学
习的效果,还会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灵活运用乃至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考试试卷下发后,
教师要要求学生做以下工作:
1
、重做错题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照错题尝试再做一遍,对于能做出的,要分析为什么考场没有做
出,对于不能做出的,把与这些错题相关的知识点复习一遍,然后再做。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4
2
、分析失分原因
列表分类统计。
完全
不会
知识没有融会贯
通没有思路
公式
记错
概念
不清
审题
不清
考虑
不周
粗心
失误
计算
失误
考试时心
态不佳
时间不足
没做完
书写不
规范
其它
错误
题号
错题
分值
对无法用上表简要说明或需要再进一步说明失分原因的,还要另外写出错题分析,如说出
来在考试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另外,考试中有不少的客观选择题,即使有些题对
了也有猜对的概率因素,因此对得分的题也要综合起来分析。
3
、小组讨论,生生互助
对通过考试发现的问题,如果是个性的问题,教师就要在以后相关的课堂提问中,多注意
那些学生或是在辅导时做必要的询问,必要时还得辅导一下;如果是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
课堂上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题的思路、方法,解决部分问题,另一方面
也可以由班级学科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展示他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对共性、典型性问题,
教师还要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再次复习、梳理、发现知识的重点和新思路,设置相关的题目去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
(
二
)
个人学习状况分析
1
、学习态度方面分析
主要包括:努力程度、学习主动性、学科兴趣、学习毅力、人际关系等。有的学生学习不
够投入,不能较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学生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或和老师相处不好,就不
去努力学习这些科目,不去做有关习题。
1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方面
主要包括:是否自主学习、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不注重课前预习或课后复
习,有的不主动向老师或同学提问题、讨论问题;有的考前没有全面复习、整理,知识准备不
充分,有不少学生平时不注意良好的审题习惯、答题技巧、卷面书写等方面的习惯养成。
2
、情绪和心理及身体状态方面
主要包括:考试紧张、考试心态调整不好、考前发生了一些意外事件影响了情绪稳定。
4
、其它客观原因
主要有:资料缺乏、基础较差、考试策略的失误
(
考前调整准备、答题时间分配等
)
。
(
三
)
学习改进计划或自我提高的措施
把不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列表贴在课桌上醒目处,经常提醒自己。制定赶超目标鼓励
自己。找到失分原因和能够提高的分数值就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学习方法不好的,要及时向同
学、老师请教,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学校分析
学校的教学质量分析是站在全局和纵向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教学质量分析包括成绩统计、
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和教学建议(或教学决策)四部分。
(
一
)
成绩统计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5
包括全校各科最高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各分数段人数(或优秀、合格人数,
下同)
,各班各科最高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各分数段人数,各班与全校总体情况的
比较等。
(
二
)
成绩分析
1
、横向分析
学校的成绩分析主要有:评价本次考试全校各学科、各班级、各班·学科(如一
(1)
班的语
文学科)
:
(1)
全校各学科
自命题考试时全校各学科只能模糊比较。联考或统考时可以进行详细比较,因为联考时有
外校或所有参考学校的考试情况做参照。
比较
的差别
可以看出本校某学科的各层次学生情况。
比较本校某学科平均分、差异系数与所有参考学校某学科的平均分、差异系数的差别,可
以看出本校某学科的总体情况和分化情况。
(2)
各班级
比较某班总分各分数段人数占全校总分各分数段人数的比例,可以看出该班各层次学生情
况。
比较某班总分人平均和全校人平均、某班差异系数和全校差异系数的差别,可以看出该班
的总体情况及分化情况。
各班情况也可以直接对比,但要注意各班基础应该同等。
(3)
各班·学科
比较
的
差别可以看
出某班·学科的各层次学生情况。
比较某班·学科平均分、差异系数与全校该学科的平均分、差异系数的差别,可以看出该
班·学科的总体情况和分化情况。
(4)
量化比较
不少学校实行量化管理,则可以根据上面的比较,定义最优者为满分,然后按比例折合给
出量化得分。
2
、纵向分析
(1)
全校纵向比较
这是一种模糊的比较,因为每次考试试题难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拿这次考试的学科优
秀率、及格率和上次比较就会有较大的误差。可以尝试的办法是,考试之后、评卷之前先让几
位有经验的教师先估计试题的难度系数
[
全卷估计难度系数
=
(∑小题估计难度系数
*
小题赋分)
/
全卷总分
]
,然后和实际得分率进行比较。如果某学科本次的“实际得分率
/
估计难度系数”比
上次的比值大,说明该学科本次考试比上次考试好。
(2)
各班、各班·学科纵向比较
这个容易进行,也比较准确。从某班本次各分数段人数占全校的比例和上次考试所占比例
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该班的变化情况;从本次某班·学科平均分、差异系数与全校某学科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6
差值,同上次考试比较就可以看出该班·学科的变化情况。
(
三
)
存在问题和教学建议
在统计和分析中可以看出本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有针对地提出教学建议或
进行决策,这里不再赘述。
四、教学质量分析情况的反馈
(
一
)
修订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教务处通过收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分析,汇集教学调查意见,征求年级长、班主任、
学生、家长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由年级负责人总结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写出各年级的教
学质量分析报告,然后召开教学质量分析预备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召集年级长、
教研组长和有关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代表,对各学科汇总出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制定的措
施进行论证,达到统一认识,然后修订学校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二
)
教学质量情况反馈
1
、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
由教务处组织召开全校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年级长组织召开年级教学质量分析会,分学科
组、分班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等进行反馈,提出教和学的改进意见。通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分析,
引领每个教师在分析过程中,能够自我认识,从而转变教学观念,合情合理地自我评价。引领
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说教学质量分析重在分析过
程,重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2
、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学生家长会
在考试结束后,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必须通过学生家长会和学生座谈会
把考试的结果向学生家长和学生反馈。考试结果反馈并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和学生家长学生学
习结果的优良中差等级,也不是刻意去指出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缺点,而是本着扬
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与家长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科学的反馈学生的考试结果,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的前提下,
激发学生积极的行为反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学习方法。概括起来,给学生反馈
考试结果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参与性原则,即班主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考试成绩反馈过
程中。正激励原则,教师要多赞扬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尽量少批评。发展性原则,在考试
结果的反馈过程中,要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取得能够达到的理想成绩。适度保密性原则,
在考试结果反馈中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
怎样组织质量分析会?
质量分析会议的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
在咨询活动中每个问题的出现实际上代表了一个机会,并且这个机会是我们能够为客户解决问题,带来价值的机会;
质量分析会议就是一个程序,一个工作步骤,能够帮助客户和咨询解决问题的工作程序。
质量分析会议工作流程:
完成一个良好的质量分析会议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整个质量分析会议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会议前的准备;
会议中组织;
会议后跟进;
本文将对以上几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会议前准备
在进行一个质量分析会议之前,需要事先准备《质量分析会议准备清单》,内容一般包括:
会议设备准备;
会议地点安排;
会议议程安排;
会议反馈表格;
会议后勤安排;
并且要对每个与会人员发送《质量分析会议邀请函》,并确认实际上能够参与的会议人员,并排好人员座次位置。
会议中组织:
Step1:组建辛迪加小组
在质量分析会议过程中,需要设计辛迪加小组(syndicate team),依据每次会议讨论不同的论题分别将来自不同的领域的员工组织起来进行讨论。在组织辛迪加小组时,重点关注不要将具有相同背景的员工安排在同一小组中,避免讨论过程中意见一致,没有分歧,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主张有分歧;
Step2: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这个步骤是整个会议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作为会议组织者需要引导与会人员围绕会议议题将自己的发现描述出来,在讨论过程中严格遵循头脑风暴原则。
会议室准备一些白纸、记号笔、粘胶等,每个小组将自己所讨论的发现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描述在白纸上,并推举一位发言人对本小组的意见进行解释和说明。
备注:在这个过程可能各个小组会讨论出很多的问题或发现,可能很多的问题或发现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语言描述不同而已,因此,会议组织者必须将这些看似不同的问题或发现用大家能够接受的语言重新描述一下。同时,也便于以后的工作的开展。
整个会议可能会提出很多的问题的发现,我的经验认为一个会议就讨论1-3个问题和发现就可以了,不要太多,否则将导致整个讨论繁杂而没有重点。
Step3:对发现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
各个小组就会议组织者提出的1-3个问题或发现进行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可以采用鱼骨图或问题树等方式来进行。各个小组讨论的时候,需要会议组织者或小组领导作为引导,引导小组成员按照预先设计的议题进行,而不要偏题。同样,也需要将讨论的结果写在白纸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小软件来辅助进行鱼骨图讨论。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是与会人员掌握管理工具的一个良好过程,这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Step4:对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任何会议不能够总是要得到一定的成果,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为了提高会议的效率,或获得的实施方案更加的有操作性。我们在实际进行质量发行会议过程中,可以在STEP3就休会,要求各个会议成员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就会议所发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共识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方案的提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简短化,不要冗长和难以理解;
可操作性,结合本公司现实环境来进行问题解决,不需要非常完美但实际操作成本高昂的解决方案;
经济性,所有的解决方案需要考虑整体的预算安排,任何超出预算的解决方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都比较小;
在讨论解决方案过程中也要遵循头脑风暴的有关原则,以期望获得全面的信息以评估各个解决方案的实施可行度,并且考虑公司的预算安排。
Step5:排列行动计划
确认各个解决方案,从上述的分析过程中经过重要性选择,确认进一步需要采取的行动,并对行动进行重要性排序,这种排序可以遵循以下工具来进行。
在具体使用该工具时,可以将战略制订小组分为几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分别使用易事贴等在自己认为的各种行动计划依据该矩阵贴于不同地方,最后将不同小组的意见汇总就可以得出共同同意的行动计划。
所有的会议成果都将由会议组织者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记录。
会议后事项:
在进行质量分析会议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能够有助于你很好的组织整个会议:
会议主题的集中,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将出现很多的热点或兴奋点,要求会议组织者引导会议人员集中于事先规划的主题进行,避免出现跑题、偏题等现象;
会议主题不要太多,每次会议都集中1-3个主题进行,不要太多主题,否则将出现时间严重超出预算的情况;
会议人员的合理分配,在会议讨论中要将所有部门成果打乱分配,避免一个辛迪加小组只有一种声音;
在整个公司内部要形成一个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来监督整个会议结束后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并需要随时进行反馈。并且将质量分析会议形成一个制度,在公司内部持续的进行下去。
如何进行质量分析
另外我很赞同fishred的“质量分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项目度量数据进行的,一方面是针对QA发现的问题进行的”这个观点,我想再把根据项目度量数据进行的质量分析这个话题引申地具体一点,当然,以下都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正和补充:根据项目度量数据进行的质量分析,主要是针对项目实际数据超出计划预估值规定偏差范围时所做的的分析,比如规模、进度、缺陷数等,有的要求比较严的项目还会开展缺陷的根原因分析,这一般都是在项目阶段结束及项目结项的时候实施。分析的主体责任人是项目负责人,QA在这时的职责主要是核对数据,如果有异常数据出现,提醒或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一般用exl文档就可以实现,根原因分析一般会运用到鱼骨图这种工具。
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 传统考试统计理论的不足
个体差异的普遍存在使“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学的理想教育原则。虽然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把表达思想不清楚的天才与表达思想清楚的白痴区分开来——表现为前者通过运算和结论,显示出对科学的深刻体会,但不大能够‘说出它是怎样的’;后者看上去充满恰当的词汇,却没有相应能力去利用这些词汇所代表的观念;亦即好的教育工作者凭籍其多年教学经验很快会对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做出判断。但借助于正式的测验却往往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当今的学绩测验及智力测量主要是以再认或再现方式测量学生能够有意识提取的外显记忆知识以及对这种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对学生的内隐学习与内隐记忆等无意识加工能力则很难测出,但这种内隐加工能力却又确实存在,且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基本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对这种加工能力的测量将有助于对学生的全面理解与因材施教,因为测评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贴上优劣的标签,而是为了将儿童置于合适的教育环境中,尽可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在加强外显记忆能力训练的同时注意开发其内隐心理潜能,多方位、多侧面地进行综合培养。
经典的测验理论在整个测验的水平上分析测验结果,忽视了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项目反应模式,混淆了相同测验分数所包含的不同性质的特征。有研究表明,相同数目的正确反应很可能是由于不同反应模式的结果,而这种反应模式的差异恰恰反映出真正的心理特征或某种心理定势。现代测量理论中的潜特征理论及其发展即项目反应理论则力图克服这一缺点,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测量结果与那些不可直接观察测定的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 专门化统计分析工具的缺乏
由于考试统计学是一门集教育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而目前市场上的统计分析软件面向各行各业,单用于教育统计有很多的功能浪费及功能不足,且分析结果过于抽象,不能深入浅出的阐明给使用者。因此,设计出专门化的考试统计分析工具,就成了提高考试质量的当务之急。
(三) 项目反应理论的崛起提供了数据分析的新工具
70-80年代,在测量理论中,最显著的进步是项目反应理论的应用,它是继经典测量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的测量里程碑。项目反应理论之所以优于经典测量理论,在于它克服了后者分析数据对“考分=能力”的局限,而将能力看作是一个潜在的变量,又将项目的难度、区分度等重要参数看作是项目本身的固有特性,独立于被试团体。目前该理论主要应用于客观性考试、试题库的建立、不同团体被试在不同测验中能力反应的等值化、跨文化比较等多种测量领域。在发达国家的人才测评数据分析中,项目反应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分析工具。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首先介绍从宏观层面运用传统教育统计方法分析试卷,将试卷质量及学生整体水平的反馈信息提供给教学管理者,帮助其改进教学工作与决策。其次,针对传统教育统计方法的弊端,从微观层面进行试卷分析。运用项目反应理论,重视学生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通过项目反应模式的差异突破“考试=能力”的局限,反映出学生真正的心理特征或某种心理定势,对试卷分析结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能提供更多的有关日常教学情况的信息)的目的不仅在于要诊断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审查、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试卷的宏观分析
一、试卷宏观分析的需求分析
测试可以在短时间内,省时省力地获得有关教学的大量信息,有助于教学管理者作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决策,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的通过考试对教学措施进行检查和研究,是管理者改善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者掌握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具体帮助、指导和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教学管理者与学科教师通过对试卷的宏观分析,可以把握学生集体知识水平、集体走向等重要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试卷宏观分析案例
本层面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试卷分数的总体分布形态,平均值,总体难度,差异系数,偏态量数,标准差及其频数与频率分布,试卷难度及区分度分布,试卷总体构成差异,试卷信度,试卷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等。
本案例对上海市复旦中学高一(2)班第二学期期末成绩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用进行了全距、标准差、中位数、频数分布、试卷难度、试卷信度、试卷区分度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全距
全距是一群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它指的是两个极端值间的全部差距,常用符号R表示:
(2.1)
用全距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或差异程度,如果全距R比较大,说明考生的考分差异较大,如果R比较小,则说明考生的考分比较集中,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能够再就试题的平均得分进行对比,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全体考生该知识点掌握的水平高低。
由表中数据,数学试卷的全距为77,可见学生该科目考试成绩差距较大,而数学平均分为70.2708,说明总体水平较好但差生过差,要提起注意。而语文、历史和政治的全距较小,平均分也较高,说明总体水平较好,学生间差异不大。这也体现了理科与文科的差异。
(二)标准差
表示变量值与其平均值离散的程度,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平均状况的数字指标。在考试中可以用来衡量学生成绩的差异程度[3],以便来对此次考试的区分程度有大概的了解,计算公式为:
(2.2)
式中,S为标准差; 为各观测值; 为平均数;N为观测值的个数。一般情况下每次考试的标准差控制在9-15分之间比较恰当。如果标准差小于8分,说明成绩分布较为集中,试卷区分度太小,中等难度的题目偏多;标准差如果大于16分,则说明成绩过于分散。
考试的标准差控制在9-15分之间比较恰当,因此数学和外语考试的成绩分布正常。而政治、语文、物理、化学、历史的成绩过于集中,说明试题的区分度不够好。
(三)中位数
中学的成绩通常采用百分制,因此考试成绩分布并不会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所以一般不采用众数这一统计量,而采用中位数计量。其公式为:
中位数位置= (2.3)
以数学试卷为例,众数为60,中位数为71。说明考分出现最多的是60分,处于中间位置的分数为71。这表明试卷难度适中,稍偏低。而外语试卷中位数为56.5,说明试卷偏难,学生普遍成绩较低。历史试卷中位数为90,相对简单,学生普遍分数较高。
(四)频数分布
一般情况下,考试分数接近正态分布,但在实际考试中,考试成绩有以下四种分布形态(如图所示)。反映出试题质量信息各自不同
图2.1 频数分布图
其中,A图反映出试题难度分布正常;B图中,正态分布反映出低分人数较多,平均分较低,说明难度大的试题占分比例较大;负偏态分布说明高分人数较多,平均分较高,难度小的试题占分比例较大;C图中,高峰形频数分布表明学生分数集中在平均分周围,中难试题占分比例较大;平峰形频数分布表明学生分数差异较大,易、中、难三类试题占分比例接近;D图反映出高低两类分数集中,试题难度梯度大,中难试题占分比例较小。
以数学试卷为例,全班48人的分数频数分布图如下:
由图可知,数学试卷考生分数频数分布为负偏态分布。说明高分人数较多,平均分较高,难度小的试题占分比例较大;绝大部分考生分数在60~80之间;从10~20到40~50有断层,即没有考生成绩在20~40分,说明差生过差,应特别提起注意。